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二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东京多节士,我怀管幼安。腾身风尘表,宠禄宁肯干。

子鱼不相谅,高位屡超迁。腐鼠欲见污,闻之愧心颜。

皓皓由夷姿,迥出两汉前。彼哉阿世者,变灭同飞烟。

荣华神所戏,贫贱节斯完。此道匪难知,胡为人不然。

诗人方孝孺的古诗

荷花渚禽

明代 方孝孺

绝世丰姿不受尘,丹霞为质玉为神。渚禽莫怪开时晚,一洗寻常草木春。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十二

明代 方孝孺

浩荡乾坤烂熳春,天将乐意付穷人。迥无臭味堪誇世,纵有争心岂解嗔。

再次上巳约友登南楼前韵

明代 方孝孺

昔时喜饮酒,举白不辞深。及玆中岁来,巳复畏人斟。

后生多所忽,岂识老会临。志士惜景光,登麓巳知岑。

每闻前世事,颇见古人心。逝者良不息,将来谁嗣今。

百年当有成,泯灭宁足钦。每怜伯牙陋,钟死破其琴。

自得苟堪传,何必求知音。俯观水中鯈,仰

病中除夕 其四

明代 方孝孺

良医难治病,学道不能行。疟疾何须患,吾心病未轻。

宋五公 其三 寇忠悯公

明代 方孝孺

寇公社稷臣,识远才亦果。张皇澶渊狩,佞幸惭计左。

青衫老作吏,赤子泪交堕。宏谟虽不终,亦足振媮惰。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五

明代 方孝孺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疲民采拾供租税,犹恐傍人议榷茶。

勉学诗 其十五

明代 方孝孺

田单拜齐将,即墨乘孤危。群心效死斗,燕士不敢支。

一朝宠禄盛,惜身思自持。小敌竟不下,大寇空若箕。

功名每如此,树立终陵夷。国家匪忧危,宠尔将何为。

动怀敌鼠计,退与灾祸期。向非鲁连子,身死节亦亏。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 ...

明代 方孝孺

倚涧人家近更清,吠风惊犬走还迎。衲衣鹤氅从章甫,落日看山一字行。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五

明代 方孝孺

窃窃众所忧,不踰衣食间。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

贱忧道难行,贵忧名不完。谁能断弃此,自乐如孔颜。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九

明代 方孝孺

士无及物智,每喜华其庐。我居岂不敝,于道巳有馀。

明取容吾身,奥取藏吾书。奚须叹其陋,不见阿房初。

题李白观瀑布图

明代 方孝孺

天宝之乱唐巳亡,中兴幸有汾阳王。孤军疋马跨河北,手扶红日照万方。

凌烟功臣世争羡,李侯先识英雄面。沉香亭北对蛾眉,眼中巳见渔阳乱。

故令边将储虎臣,为君谈笑靖胡尘。朝廷策勋当第一,圭组不敢縻天人。

西游夜郎探月窟,南浮万里穷楚越。云山胜地有匡庐,银河挂空洒飞雪。

醉中信马踏清秋,白眼望天天为愁。金闺老奴污吾足,更欲坐濯清溪流。

英风逸气掀宇宙,千载人间宁复有。梦魂飞度南斗傍,笑酹庐山一卮酒。

云松可巢今在无,九江落照连苍梧。欲从李侯叫虞舜,尽倾江水洗寰区。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客路喜暄暖,初冬天始寒。近京风俗异,逆浪水程艰。

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畏途非好友,怀抱若为宽。

题山水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离家今几载,衣

感旧 其四

明代 方孝孺

翰苑暂归卢太史,铨曹巳失郑郎中。名高金殿龙头选,梦忆苍山马鬣封。

次韵兄调弟希政并柬郑叔度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百年乔木阴当户,五亩幽居水映茅。好古喜寻遗老问,避喧懒与学人交。

从兄受学惭苏辙,与弟分财笑薛包。孝友传家得无愧,聚蚊免使退之嘲。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十

明代 方孝孺

江山万里无黄耳,雨露三年忆紫荆。日暮出门闻雁过,忍听云畔索群声。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其九

明代 方孝孺

去岁开仓赈饿夫,今年下令活无辜。东平谩说能为善,未识当时有此无。

远违阙庭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恋阙思家两系情,君王恩重屡留行。欲知去国迟迟意,三日秪趋一日程。

勉学诗 其十四

明代 方孝孺

五行各异气,万物无全材。声当配匏竹,味即调盐梅。

何器不适用,有根当复培。山中多松柏,城中多第宅。

孟尝千金裘,一狐难取白。

閒居感怀十七首 其四

明代 方孝孺

贤有四海志,家无一金赀。言高力不足,举世争笑之。

不如富侠子,钱刀散孤嫠。闾阎称行义,赫赫名声垂。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