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足疾

足疾

明代 释函是

寸步难行人事非,六时高卧壮心违。黄花自向篱边绽,白雁谁看天际飞。

有约不辞摩竭室,无言长掩懒残扉。缅惟旷劫匪容易,莫负锦斓当日衣。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己未岁晏

明代 释函是

山中今又度残年,七十加三贫病连。同学已归黄土尽,及门多在白云边。

客来到处攒斋料,工去逢人借赏钱。旧事不堪更提起,生涯只有日高眠。

不饮酒二十首 其十五

明代 释函是

古今有高士,借酒以自适。不知醉翁意,相效竟成滑。

才滑适清狂,贫滑适放越。滑世抱牢骚,滑化仇形魄。

为乐乃得苦,百情徒役役。巽坎安其常,哑然见畴昔。

持此狎田畯,悲欢共晨夕。慎勿与人异,异处终变易。

远睇碧空尽,万载无广厏。

秋兴八首 其八

明代 释函是

长源何事乞归山,功大难为骨肉间。富贵每多孙子累,崇高偏觉孝慈艰。

秋风万里投林疾,寒月千峰入座閒。莫道深云高卧足,近名干誉亦须删。

闰中秋玩月

明代 释函是

闰亦中秋月,胡为此较妍。云尽当空媚,桂影无正偏。

因闰识从来,翳中体恒然。休更怀宿昔,尔乃矜目前。

万古清光偏,明暗分后先。暗先难为明,明后谁独怜。

且尽今夜欢,夜夜青霄寒。顾影成阴霾,遮莫疑当时。

柬伦太守

明代 释函是

保障江城艰钜身,十年风雨见孤臣。从来世乱思廉颇,谁复功成忆寇恂。

苫块贤劳扶社稷,潢池安戢答君亲。独怜狡兔川原尽,翘首九重泪点巾。

蒿里

明代 释函是

送送别蒿里,游魂向何方。荣名耀当世,宝玉悬中堂。

宾从临高坟,子孙哭两傍。黄泉无贵客,不如贫贱良。

贱士营身薄,观化同雪霜。蚤将近死心,万感皆荒唐。

近死心不死,年年冬夜长。劝君莫忧贫,但看死贵人。

固穷吟三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修行到老空馀我,我是人间倔僵僧。水草东西随分过,不干名利日腾腾。

辛卯夏日大雨戏示诸衲

明代 释函是

一回风雨便淋漓,数十残僧面面窥。大地江山同逆旅,不妨权且作船居。

不忧死四首 其四

明代 释函是

吾病不忧死,本宗惭独微。博峤终当大,斯文谁与归。

樵山答冼文学二首

明代 释函是

不是桃源不是秦,东西南北尽斯人。一条楖栗閒来往,绿水青山云外分。

牡丹台边桃花

明代 释函是

桃花先占牡丹春,开落台边不顾人。自是淡红深著雨,敢轻富贵惜风尘。

采兰

明代 释函是

幽兰产深谷,不与众卉争。杂之蓬蒿间,桃李非其伦。

岂不羡红紫,梁园多俗情。芬郁世所慕,几人披荆榛。

春风吹春草,习习带馀芳。独茂谁为伍,援琴聊自鸣。

闻香思王者,龙虎兆嘉名。采采纫作佩,终焉怀生平。

闻石长老归自闽中却寄此诗兼讯廖太守昆湖

明代 释函是

别去闽城未一年,秋风忽报返湖船。正疑人重烟霞僻,却似天留水石缘。

云里峡桥仍古路,雪中金井迸新泉。坐逢谢守为予道,近欲移茆五老边。

寄黄山还生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此日为何日,鹪鹩巢深林。一枝岂不择,满腹何沉吟。

丹山亦有河,饮啄随天真。为君假羽翼,翱翔垂秋云。

怀袖宁三年,字字感予心。

古诗十九首 其十七

明代 释函是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

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

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

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万事弗信缘,沉吟空复情。

春日送许逸林明府行取入京

明代 释函是

几年民瘼赖谁求,邑有神君四境休。百里津梁无斥堠,三春风雨是田畴。

升闻自是铨衡事,子惠殊为闾井忧。入对更祈陈利病,野人斫额祝安流。

四季雁四首 其四

明代 释函是

楚原千里稻粱肥,掩映芦花好息机。犹自孤鸿深夜戍,一声高向白云飞。

八齐

明代 释函是

崩腾未可凌高岳,缭绕还堪隐别蹊。一望风烟迷古洞,长安争似晚峰西。

示禅人

明代 释函是

闻君五十一,七月是生日。汝徒欲称寿,请我为着笔。

为问生何来,以何为真实。过去已过去,未来未可述。

目前者一着,明白而深密。特地指向君,回首日又出。

樵山新篁吟寄若云道者

明代 释函是

透地新篁韵自深,篱边须费护持心。虽然犹在绿阴下,一日出头风满林。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