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牡丹花开讶其憔悴戏示诸衲

牡丹花开讶其憔悴戏示诸衲

明代 释函是

鄂君何事减生平,岂到山中绣被轻。国色但存兴庆白,天香犹见雒阳名。

不将富贵撩人意,故作清癯称道情。直待懒残寒涕尽,明年应有露苞生。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梅影诗示愿海

明代 释函是

山斋不作师雄梦,那得佳人入户来。四壁疏斜疑带月,一帘浮动已成埃。

未堪折赠谁当幻,更欲移踪独上台。恐伤洁白聊同夜,自有寒香透劫灰。

又示各山

明代 释函是

损己何曾遂利人,蹉跎七十可怜春。足知尘世无成事,应惜云林河住身。

万古江河犹往复,当时观听自疏亲。迢迢空劫谁为主,莫逐生缘滥夙因。

题王予安画卷

明代 释函是

七十年来老道翁,此心如欲寄山中。流泉镇日能消热,眼底潺潺未易同。

诏复滨海迁民故业三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市上惊传鬻海鱼,几年禁令忽闻疏。流民多恐无归日,望里翻愁空故墟。

城犬随人寻旧路,野鸦迁树避新锄。不堪悲处还成喜,童稚编篱且种蔬。

陆太守孝山入山

明代 释函是

世荣讵不慕,所贵维物外。但识电火机,何辞金印大。

古者不贱目,偶与水云会。今贤有奇情,往返丹山旆。

丹山指二千,居食恒依赖。感激发微言,欲解东坡带。

万汇自乾坤,焉有函无盖。起唤陆大夫,庭株落寒濑。

摇摇空影中,相对岂梦事。纵使百千劫,春光今夕在。

示非二禅人

明代 释函是

同住同行六十年,曾随清梦到林泉。不知身在云山里,却指前峰峰又前。

春兰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纫佩无端入楚词,为怜清绝寄相思。幽根自有同心调,万壑千峰臭味知。

佛山遇严玉寰提督奉召入京却赠

明代 释函是

百粤如今海不扬,相江一战敌宵亡。始知事久论终定,足见功成能逾光。

石勒岂能窥晋室,张巡全未失睢阳。臣心如水天心鉴,万里星驰入帝乡。

不饮酒二十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醉乡在何顾,试问东皋子。窅然丧天下,皇帝曾游否。

阮陶之所至,恐当是块垒。不顾世閒名,沉湎竟奚以。

旦昏无移时,双眸湛如泚。回以视世间,兴灭嗟逝水。

贤智顾其中,如电与泡耳。醉又当何为,不醉亦如此。

晨鸟东西驰,日落归山梓。山高圆景微,朔风连夜起。

揽衣坐茅堂,此心不可似。

退院诗十四首

明代 释函是

生来业运满应除,幸托龙天得退居。庐岳故丘曾有约,金轮祖席且从虚。

黄花晚节凌霜早,白竹新锄数亩馀。自此幽栖少邻并,清谈无客或观书。

因峰顶侍者偶忆往事走笔寄晦林禅师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博峤经营三十年,儿孙无力愧前贤。当时只道山头在,回首斜阳草漫芊。

寿伦太守

明代 释函是

罢官江海得优游,更欲翱翔上国游。林麓尽多閒岁月,身心无限可绸缪。

豪华易尽谁堪托,甲子难教再一周。酒醒试思寒夜后,光阴如箭雪盈头。

病中书怀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老来病苦惟能忍,一念空知为后人。到底还他三昧力,此时谁问堕年身。

西风未堕井梧叶,沼水犹停菱荇春。天上人间何所有,青霄白石月轮新。

忆昔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

生日酬王廉宪仲锡吴观察采臣

明代 释函是

草白花黄霜已深,调孤弦缓负知音。全生岂尽庖丁技,三乐终非荣叟心。

遂枉文章归白社,尚纡瓢笠寄东林。难忘高谊惟今日,指顾湖山起越吟。

与诸衲赴大石李村荔枝之约

明代 释函是

老人不是贪乡果,为就云峰过远村。只个荔枝休道著,欲同冰雪倩谁吞。

小舠荡桨重阴淼,二力肩舆骤雨翻。自是閒中忙不彻,好将风味寄高原。

哭澹归释子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忆别山堂意黯然,相期隔岁返林泉。木兰花发诗频寄,山菊霜零梦已先。

僧史未酬当世业,道风空付后人传。普贤行愿谁如汝,长子于今永绝弦。

二冬

明代 释函是

长桥低岸好相逢,多折偏怜落客踪。遥望白云溪路滑,几枝残雪老孤峰。

正月二十一日

明代 释函是

心閒性僻多幽趣,几许天真总著忙。退院七年成后座,归人三月滞南方。

更买邻山樵径断,多培修竹引泉长。若无愁病虚廊下,古木森森春草芳。

赠陆孝山太守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灵山一别刹尘深,错认缘生直至今。借得秋光似明镜,年年长照使君心。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