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哭澹归释子二首 其一

哭澹归释子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忆别山堂意黯然,相期隔岁返林泉。木兰花发诗频寄,山菊霜零梦已先。

僧史未酬当世业,道风空付后人传。普贤行愿谁如汝,长子于今永绝弦。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长啸

明代 释函是

长啸千峰顶,下方闻不闻。倚杖落红叶,开畬烧白云。

云端邈天际,不见其中人。树下一敛目,隔山来斧斤。

丁丁彻遐迩,寂感乃愈纷。声象体自玄,圣哲无所云。

坐起翘青冥,高低阳雁群。

纪梦诗成后再赋一章

明代 释函是

寄迹尘寰岂异尘,因随流布幻中真。痴心尚有无穷愿,业运徒迁有限身。

梦去总皆天上事,病来难恋眼前人。但知法界无由入,尽此馀生且莫陈。

题太平桥图

明代 释函是

太平桥过上江船,去腊曾游今俨然。肯信毫端传隔世,大都风景自年年。

闻石长老归自闽中却寄此诗兼讯廖太守昆湖

明代 释函是

别去闽城未一年,秋风忽报返湖船。正疑人重烟霞僻,却似天留水石缘。

云里峡桥仍古路,雪中金井迸新泉。坐逢谢守为予道,近欲移茆五老边。

古诗十九首 其四

明代 释函是

穷贱人所厌,岂不慕要津。辞褐事簪绂,得意扬风尘。

吹笙连北里,歌钟接南邻。壮心亦云遂,往来多懿亲。

讵知松柏侧,垒垒列高坟。生前皆荣贵,死后同贱贫。

营营一百年,电火追良辰。何不湛高识,虚舟随吾身。

贵贱当有时,俯视如浮云。

寄示沈南宫税课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谁云在俗难修道,何肉周妻总旧因。且看目前生计足,黄金重种法庭春。

送梁未央北上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日日承恩活计长,中丞福禄任商量。出门有句为君道,雪与梅花一样香。

秋蝉四首

明代 释函是

轻身高木可悠悠,断续酸伤独不休。观世已甘朝露薄,因风犹作岁华忧。

响彻千峰人在梦,生从一壑影临秋。若教似汝肠应断,白首难为玄鬓愁。

杨无见居士书来以诗示之

明代 释函是

名山顶岭雾云深,欲海波涛险万寻。向子丁宁总如梦,何时相慰野人心。

陆义山舍人入山

明代 释函是

深山一自埋清影,谁向鸾溪寺里行。无著岭头空有约,天亲湖上遂知名。

木樨可遂闻香意,莲社应无生客情。且就松阴磅礴坐,他年须忆鹤归声。

辛酉中秋

明代 释函是

秋空云散碧霄澄,万里江山倚太清。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作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

哭法纬济同学

明代 释函是

同出师门愧弟兄,烽烟几岁梦魂惊。悲离已作他生事,悼往终伤此日情。

白鹤何年归华表,黄岩依旧在湓城。一杯清茗将双泪,千里遥称妙喜名。

退院诗十四首 其十

明代 释函是

秋深落叶埋芳径,避乱人多向远山。送客未尝过谷口,蹇驴时见到云间。

户外西风欺病骨,篱边新月照颓颜。一辞院事閒如许,又听鼙声早闭关。

形影神诗三首 其一 形赠影

明代 释函是

天地岂不仁,万物为刍狗。斯人岂不仁,大患随其后。

我本奉周旋,尔复劳相守。父母未生时,太虚谁为偶。

忽然成百骸,我有尔亦有。动静虽不离,泯灭岂当久。

曾念世间人,名利空狂走。纵使长逸媮,毕竟将安取。

羡尔能无心,我亦恒抖擞。归尽宁异今,且共乐南亩。

忆足两

明代 释函是

半年音信望来孤,渐到秋深景自殊。白鹭洲前明月近,不知犹忆老僧无。

秋兴八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羽檄星驰万里津,清秋白昼蔽行尘。五都无市三川旧,七萃何人六郡新。

衰柳不知承白露,寒花恰似倚青春。世间岂有西王母,周穆当年认未真。

立秋夜望月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秋风初起白云净,湖水将平青树浮。空际无人光自满,夜深谁解著双眸。

答同庵上寿

明代 释函是

大科环翠拥诸峰,占尽樵山万树松。谁信诸峰皆若此,灼然亲到有孤筇。

退院诗十四首 其六

明代 释函是

古今浩浩足商量,谁转西飙山叶黄。万里干戈江色动,一林松竹鸟声凉。

山头野鹿如无事,树里人家似著忙。探幽戴日忘劳捍,浃汗如珠归路长。

题金轮峰塔院四首

明代 释函是

吾犹昔人非昔人,欲话难酬旷劫春。叶落归根他日事,只今谁与续前因。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