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拟饮酒效陶渊明(三首)

拟饮酒效陶渊明(三首)

明代 胡俨

几日不栖饮,酒饮辄开颜。
村墟寡轮鞅,柴门昼常关。
幽兰吐疏花,荣荣生竹间。
白云何处来,日暮宿檐端。
流盼不觉暝,明月出东山。¤

诗人胡俨的古诗

灯蛾叹

明代 胡俨

睡鸭烧残烟一缕,桐花乱洒清明雨。村居肴核亦随时,侑以新蔬荐芳醑。

沉沉夜色入疏棂,银釭结花金粟零。有虫翩翩扑红焰,飞去飞来不暂停。

此虫趋光不知色,须焚翅焦身乃已。翻身竟堕兰膏中,汨没须臾宁复起。

鸣呼负蝂不虚传,我亦因之戒贪鄙。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五

明代 胡俨

试问阶前菊,湘潭秋已残。灵均去不返,骚客竟谁餐。

花老青山暮,丛疏白露漙。传芭还代舞,姱女不胜寒。

登沛县歌风台

明代 胡俨

玺绶归秦土,英雄泣楚垓。金汤千里固,社稷万年开。

故老樽前舞,朔风天际来。高歌激云汉,终古有层台。

闻杨学士士奇卧病赋诗寄简十首 其八

明代 胡俨

先生何事最关情,人道如今太瘦生。故旧年来多老大,题诗不觉泪纵横。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二

明代 胡俨

白苎轻,纨扇清。抱疾同玄晏,传经非伏生。绿阴满径红尘外,独自微吟独自行。

留寓通州

明代 胡俨

独坐转岑寂,他乡留未归。疾风声猎猎,寒日影辉辉。

火冷炉烟歇,茶香酒力微。天时与人事,相值辄相违。

送刘子伟赴云南参议

明代 胡俨

尚书接武蚤相知,令弟才华老更奇。拜命一朝辞帝阙,束书万里赴滇池。

柳边问驿云藏树,花底看山酒满卮。藩府日长公事简,题诗还到碧鸡祠。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三 沧江烟雨

明代 胡俨

渺渺沧江上,冥冥烟雨来。几家茆屋掩,一个钓船回。

岸花红欲放,沙鸟白相偎。薄暮明霞出,清风扫雾开。

北京八咏 其三 太液晴波

明代 胡俨

画桥凫雁动春声,波散寒烟日正晴。游鲤暖依芳藻出,飞花时拂绿漪轻。

好同荣水浮龙马,不比昆明隐石鲸。几度天瓢分泻出,甘霖到处济苍生。

过仪真 其三

明代 胡俨

南北帆樯会此津,满江箫鼓载阳春。相逢尽是他乡客,莫厌樽前劝酒频。

积雪 其二

明代 胡俨

积雪覆墙阴,天寒气转深。室虚瓶贮粟,药尽橐无金。

对酒长妨饮,消愁只苦吟。伏生经欲授,谁解口传音。

东平道中

明代 胡俨

白云飞尽碧天寒,夹道青山马上看。最是动人愁思处,虫声满地叶声干。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四

明代 胡俨

商陆几年莨荡子,车前马勒却回乡。预知已有宜男兆,夜合频烧安息香。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二

明代 胡俨

涧道苍苔合,房栊绣户分。碧淙晴欲雨,锦石暖生云。

嘉树千寻秀,灵蒲九节芬。广寒宫阙近,天语半空闻。

题黄子久画

明代 胡俨

我昔趣召上北京,巨山五老遥相迎。太守邀我开先行,篮舆十里松风清。

溪流涓涓石齿齿,采得灵蒲杂芳芷。读书堂前空翠寒,漱玉亭边古苔紫。

高高瀑布落悬涓,千仞玉梁何壮哉。飞流响彻碧潭厎,双涧分奔万壑哀。

山人石上展瑶席,坐对云屏倚空碧。浩荡长吟李白谣,登临不用谢公屐。

此时正值秋七月,短鬓萧萧爱林樾。轻雷送雨过前山,一襟爽气飘寒雪。

同行佳人晚相呼,月明归路闻啼乌。扬帆直度九江去,回看山色青模糊。

每忆兹游清兴发,梦入仙家白银阙。仙人邀我宴瑶台,枕上觉来犹恍惚。

大痴老人绝俗尘,画图最得匡庐真。青天削出芙蓉秀,香垆可望不可亲。

看图那知岁年老,山中木落秋风早。昨日人来问旧游,白云满地生瑶草。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四

明代 胡俨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花开金布地,叶落翠浮波。

黄发人多寿,华轩客少过。自怜缠末疾,安得起沉疴。

晓过谷城黄石公庙

明代 胡俨

月落青山露气清,山头黄石立峥嵘。萧条古庙无灯火,惟有西风草木声。

重过戏马台

明代 胡俨

拔山力尽楚声哀,戏马千年尚有台。若使后人伤往事,何能更醉菊花杯。

闻络纬

明代 胡俨

白露下银床,梧桐一叶黄。月华冷于水,枕簟净凝霜。

西家篱上丝瓜密,夜深络纬声声急。今年多雨蚕薄收,窗下寒机不成织。

暮春口号五首 其二

明代 胡俨

乡人皆力作,稼穑愿年丰。野水日无际,浮云时复空。

谁能拜床下,我独恋丘中。花间蜂与蝶,各自领春风。

胡俨

胡俨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 3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