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胡俨
尚书接武蚤相知,令弟才华老更奇。拜命一朝辞帝阙,束书万里赴滇池。
柳边问驿云藏树,花底看山酒满卮。藩府日长公事简,题诗还到碧鸡祠。
题师侍郎画四首 其二
几树垂杨覆水亭,双双白鸟度云屏。飘然一棹来相访,正是山人午睡醒。
乌楼曲(二首)
松鹤图为师侍郎赋
玉雪森森被羽毛,一声清唳入云高。翛然独步长松下,曾载仙人醉碧桃。
豫章十咏 其二 南浦飞云
南浦千年在,滕王歌舞休。江烟同漠漠,潭影共悠悠。
不学化苍狗,长留伴白鸥。朝朝与暮暮,还送水东流。
忆昔四首寄士奇勉仁二少傅幼孜少保 其二
圣祖巍巍功德高,曾紬石室笔同操。始终纂述多从故,事业铺张敢谓劳。
丹禁清风传玉漏,瑶阶红日转金鳌。闲来极目钧天上,却忆兰台愧滥叨。
豫章十咏 其九 章江晓渡
江平新水阔,月落澹烟横。沙上人初集,渡头天已明。
青山开霁色,白鸟度春声。舟楫无风浪,何妨日送迎。
闻络纬
白露下银床,梧桐一叶黄。月华冷于水,枕簟净凝霜。
西家篱上丝瓜密,夜深络纬声声急。今年多雨蚕薄收,窗下寒机不成织。
清口驿
夜度清口驿,寥寥犬吠幽。人家散墟落,舟楫倚汀洲。
薄雾浮空起,长河带月流。悲歌何处发,不觉动离愁。
徐州十二咏 其十 彭祖楼
锡封曾奠大彭墟,千古传来事不虚。明月满楼尘影息,仙人曾驾五云车。
草堂即事四首 其一
词垣兼秩日从容,扈从重来又涉冬。懒性喜逢人事少,不才虚负圣恩浓。
夜窗时听金门漏,晓枕频惊海印钟。谁谓元龙多意气,空将短鬓栉
云巢
一片闲云卷复舒,高人揽取结巢居。朝含雨气松楸润,夕扬山光枕席虚。
刘伶短锸醉空荷,陶令挽歌生自书。万物芸芸终有复,百年宰木谩欷歔。
秋风辞三阕 其三
秋风兮萧条,木黄落兮山之椒。野阒寂兮林幽,豺登兽兮夜嗥。
山中人兮独居,女萝衣兮冰雪肤。耿孤怀兮不寐,步明月兮踟躇。
踟躇兮徙倚,流光驰兮岁云暮。烂若华兮纷敷,魂营营兮达曙。
人日从驾幸南郊梁赞善以诗柬寄因和之
北京八咏 其七 卢沟晓月
半轮斜月隐青山,山色微茫马上看。水际石梁云影淡,沙中茆屋夜灯残。
鸡声唱晓星将落,雀羽翻林露正寒。举首神京东望近,天边红日上金盘。
杨少傅士奇自京以诗惠酒肴随韵赋荅
衰疾事朝谒,迟留不忍离。恩深明主眷,义重故人思。
蚁酝分官瓮,羔肩侑客炊。金銮登宰辅,白首愧儒师。
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三
钟乳岩前石燕飞,空青谷里麝香肥。琅玕芝草应难觅,薝卜蔷薇露满衣。
北京八咏 其八 金台夕照
独上高台斜日红,遥天极目思无穷。迢迢关塞微茫外,簇簇山河声绣中。
鸿雁数声催暝色,牛羊几处散秋风。黄金销尽人何在,青史传来事不空。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四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花开金布地,叶落翠浮波。
黄发人多寿,华轩客少过。自怜缠末疾,安得起沉疴。
舟行晚咏
月出长河浪涌金,貂裘不怕夜寒侵。雁声落处风初起,两岸芦花霜满林。
游白鹿洞诗三首 其一
骑从金笳发,肩舆画戟开。路穿芳草径,山倚白云隈。
秋色净如洗,晴岚翠作堆。昔贤遗教在,寻访洞中来。
胡俨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 349篇诗文
桐溪四咏 其三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 其二
暮春口号五首 其一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四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 其一
和胡学士扈从猎阳山
春日村居四首 其四
卜筑新成胡学士以诗见寄就韵奉答三首 其三
追次虞都御史伯益见寄诗韵二首 其一
三台词 其一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七 螺冈晚照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二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八 芙蓉寒雪
白纻舞歌 其二
雨后咏怀四首 其一
题曹编修茅山揽秀图四首 其一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一 芳洲春草
东里学士携酒肴就菊对酌赋此酬寄
卯山书屋图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五
代菊荅五首 其五
颐庵图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一
试问阶前菊五首 其三
登金台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五 石屋晴澜
二月一日早朝
东平道中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九
北京八咏 其二 玉泉垂虹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三
题子昂枯木竹石
续十二辰诗
阅子棨行卷
题龚竹乡手卷诗七首 其七
拟饮酒效陶渊明十首 其四
有秋二首 其二
灯蛾叹
访石鼓
调笑词 其二
癸丑元日试笔 其一
次韵胡学士春日陪驾游万岁山十首 其九
徐州十二咏 其十一 燕子楼
徐州十二咏 其一 百步洪
题平林烟雨图二首 其一
暑中咏怀 其二
题金侍郎墨梅卷
舟中纵目二首 其二
拟饮酒效陶渊明(三首)
抗云楼
舟中杂咏用杜子美秦州诗韵 其十七
闻砧短述
白纻歌 其二
次韵一本集杜句见寄 其二
题陈宗渊画
荅杨少傅四首 其一
折杨柳歌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