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怀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
拈匙把箸如明了,扫地烧香不倩人。
拟寒山寺 其十七
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谛观异类身,无非亲眷属。正当举箸时,仁人宜自烛。
拟寒山寺 其一三一
不栽一株桑,不种一粒粟。口体每轻肥,仓库常满足。
蓬门漏不蔽,你居大华屋。常怀知愧心,少恣无明欲。
拟寒山寺 其四十六
世人无智慧,区区营口体。啜茶怕损脾,食蔬恐耗气。
二毛今半百,千金买一醉。算来黠是痴,嗟君开眼睡。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八
滔滔生死海无涯,绿鬓朱颜未足誇。五蕴山头云散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拟寒山寺 其五十九
前世杀害多,今报夭折苦。方矜面如花,已见身归土。
哭倒白头亲,怨杀朱唇妇。因果镜中形,毫发无差误。
题寒食花
寒食花无数,寂寥草莽同。只因颜色少,留得老山中。
少艳人稀赏,无香蝶不知。人心尚红紫,争看醉西施。
示皎禅者
世事不中回首看,湖山他日为吾来。草衣木食相陪过,肯把柴门取次开。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七
一人会上竿,一人会穿井。伎俩虽不同,总是一般病。
若人识得这般病,衲僧鼻孔都穿尽。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六
金轮御世乾坤永,玉烛调时宇宙明。桃李无言春烂熳,不知何以报升平。
拟寒山寺 其二十二
美食意生贪,粗食心起怒。喃喃嗜饱满,殊不知来处。
人生一饭间,贪嗔痴悉具。智者善思惟,莫为餔啜误。
送庆善圭和尚
道人门冷如秋色,竟日曾无俗驾来。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
送全禅者为普慧胜长老专使下书回
独秀峰前一朵春,为传消息岂辞辛。归祏觅取住山斧,作个丛林向上人。
拟寒山寺 其一○八
名汤并利火,古今烧杀人。只贪炙手热,应笑甑生尘。
虎口都忘险,龙鳞不怕嗔。利名心未足,衰老已及身。
拟寒山寺 其一四五
傅大士种瓜,瓜熟人偷窃。以篮热园中,与偷便提挈。
偷儿感此情,再拜心服悦。无争与莫争,尽向慈门摄。
拟寒山寺 其一三九
君看草头露,日出还消去。也似世间人,阎浮暂时住。
愚人尚不知,纷争求贵富。只应明眼人,未能笑得汝。
拟寒山寺 其九十一
蚕忙贪作茧,蜂忙贪候蜜。茧成自己寒,蜜就别人食。
世上忧家翁,辛苦无暂息。也似二虫痴,于身无所得。
三四小孩儿,争拈百草嬉。怀中有梨栗,衣上污尘泥。
也似年高者,贪迷声色时。世间无老少,总是一般痴。
拟寒山寺 其六十
人间官法中,畜生杀无罪。朝烹与暮割,恬然不知悔。
世法虽不理,冤债何时已。不见遂安公,五犬逼而死。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五
资福为人处,从来无异路。饭饱譬如闲,共般数担土。
你行我亦行,你住我亦住。
和尧峰泉老 白龙洞
古洞深沉莫敢窥,森阴草木野云飞。白龙何处淹头角,天下苍生望汝归。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四
上庵竖起拳头,赵州左眼半斤。下庵竖起拳头,赵州右眼八两。
君看陕府铁牛,何似嘉州大像。若谓总没诸讹,露柱灯笼合掌。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510篇诗文
拟寒山寺 其九十四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八
和尧峰泉老 妙高峰
拟寒山寺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二
寄寿春沂和尚
拟寒山寺 其九十三
师初到包山见小池莹如冰玉父老云池中昔有白龟已进之因命为白龟泉
拟寒山寺 其五十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四
刚监院遣小师子文包山下书文别求偈兼示刚公
拟寒山寺 其四十四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四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
沙门破二见
寄国清光长老兼示诸衲子 其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九
拟寒山寺 其八
因禅者欲编语录以偈止之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五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一
枯骨颂 其三
拟寒山寺 其四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一
上元升座偈
颂古三十首 其五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九
颂古三十首 其八
拟寒山寺 其七十二
因胜澄禅师下火
睡起戏题
拟寒山寺 其七十一
拟寒山寺 其三十八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二
入定观音
洞庭十二偈 其九
谢王七舍人施手写华严经并大藏等经及弥陀像 其三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九
魏先生下火
资福训童行颂 其二十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一
洞庭十二偈 其一
念弥陀颂 其二
拟寒山寺 其九十二
拟寒山寺 其二十八
拟寒山寺 其一二三
资福训童行颂 其四
拟寒山寺 其一三八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四
退步 其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
拟寒山寺 其四十七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七
老僧慧因唱尽衣钵欲舍身火化二偈诫之 其二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一
资福训童行颂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