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怀深
衲僧才遇丙丁村,便作霜花骨一盆。火后始知梁不坏,翻身跳出是非门。
真州檀越求偈
了即业障本来空,心如聚蚁意如风。未了应须还宿债,破后还将茅草盖。
灯笼露柱笑呵呵,好是焦山口更多。奉报扬子江头水,等闲无事莫与波。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七
宵灯烛斗荧煌,车马纵横彻晓忙。倒底不知灯是火,区区几个解回光。
拟寒山寺 其一二七
莫嫌门户少,转富转心劳。夜怕奸偷至,时防风火烧。
名高招谤重,财积致谗饶。外物多为累,令人思许巢。
颂古三十首 其六
大士讲经竟,挥案成注脚。一丸疗众病,不假驴驼药。
魏先生下火
呜呼魏大和,为人性纯厚。虽居陋巷中,箪瓢甘自守。
聚学训童蒙,束脩粗糊口。岁晚好吾宗,悟世非长久。
临行嘱妻子,叮咛诫诸后。不学老庄周,说葬成虚谬。
不学襄阳翁,与女争先后。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禅家破诸有。
四众云臻,柴薪已就。虽然父子至亲,到此如何可救。
不须救,生前已付山僧手。一枝红燄赠君行,看取神龟火里走。
拟寒山寺 其五十
富汉欺贫汉,南邻瞒北邻。斗秤有两样,言语无一真。
大秤买他物,小斗粜与人。眼下得便宜,暗中多鬼神。
拟寒山寺 其六
在家闻见熟,意谓合食肉。一蚁不忍杀,何况烹六畜。
愿君青眼开,试将黄卷读。要闻知见香,熏汝腥膻腹。
省缘 其六
学道先须要省缘,浮生傀儡暗抽牵。机关用尽成何因,赢得三涂鬼火煎。
拟寒山寺 其一○九
可怜一等人,不善又不恶。一边说参禅,一边取娱乐。
贵得生死间,都不受寂寞。此云痴种子,要觅扬州鹤。
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为。若是曹溪门下客,相逢不必更扬眉。
沙门破二见
咄咄愚痴子,云何不自观。鞭尸真倒置,礼骨自欺瞒。
善恶由心造,佛魔著眼看。蹈翻烦恼海,生死不相干。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亦不得,得亦不真。
修是他心,不如自性。自性清净,即是法身。
拟寒山寺 其一一四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
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三
欣逢诞圣时,无以报明主。唯凭一炷香,更击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只愿尧天日月长,待见黄河清万度。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十九
暖日晒开地面冻,春风吹拆岭头梅。他知物物无遮障,自是时人眼不开。
拟寒山寺 其一三二
一鼠变蝙蝠,群鼠相庆贺。飞鸣觉身轻,自喜脱猫祸。
日中不见物,夜里长忍饿。不如做鼠时,窟里饱眠卧。
偈二首 其二
云自何山起,风从甚涧生。好个入头处,官路少人行。
退步 其五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證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裁盛得秋。
拟寒山寺 其一二四
人生如下棋,机巧未尝已。劫劫只图生,忙忙惟怕死。
路头既错了,心眼亦虚弃。不荐这一着,对面若千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五
布施门开非一朝,云山千里肯辞劳。尘中欲听无生曲,座上先横智慧刀。
贴肉汗衫容易施,有心道者却难消。愿公福似鄱台塔,一层高了一层高。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510篇诗文
拟寒山寺 其一○二
再住慧林和高观察韵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一
颂古三十首 其九
偈一百二十首 其十八
寄国清光长老兼示诸衲子 其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五
闻平江焚爇
示敏禅者
上元升座偈
答高道人二首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
拟寒山寺 其五十一
拟寒山寺 其一一八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八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三
洞庭十二偈 其八
拟寒山寺 其十八
和尧峰泉老 观音岩
至禅者求偈 其一
偈三首 其二
题一笑庵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九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
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二
拟寒山寺 其三十一
睡起戏题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八
枯髅酒色财气颂 其三
题杭州西湖可堂 其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八
枯骨颂 其三
拟寒山寺 其一四五
枯髅酒色财气颂 其一
拟寒山寺 其七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六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五十一
拟寒山寺 其一一五
拟寒山寺 其四十三
枯髅酒色财气颂 其二
吊王观察 其二
示小师行脚
拟寒山寺 其一二九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一
拟寒山寺 其三十五
洞庭十二偈 其六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四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三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九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四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十九
和尧峰泉老 清辉轩
洞庭十二偈 其十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