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阴遥俄喜日华落,静久更宜山鸟鸣。荣谢易为花厚薄,岁寒还得岁寒情。
赠致政张郎中
林下閒携数尺筇,长中宽袖道家风。已留吏政青编上,却御仙风紫府中。
万竹轩 其二
森森高节劲深深,绿发青衫万士林。应是主人看不足,就中谁解作龙吟。
菊花 其二
红尘事事有兴废,黄菊年年无古今。意静气清时候好,醉归明日更相寻。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二
相见参来道已通,五城曾拆紫芝封。自从龙虎归根后,花簇云攒白玉峰。
次常父著作曝书之韵
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
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
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士高閒粹语,天近览幽香。
见博华唐库,恩新仰舜廊。名山才向晓,振鹭已成行。
官职尘劳少,朋从语笑长。但惭甘若醴,宁恨冷如浆。
小说诛瀰漫,雄文荐炜煌。培风谁有志,从此好南翔。
送骆君归隐庐阜
究竟此生安可逃,净土社中风最高。纷纷一梦唤不觉,衮衮白头流落多。
骆子翻然去尤早,寒堂誓结庐山草。寸阴早在精进中,四十司徒未为老。
黄纸除书无此期,只为松云动幽抱。世人发愿多自欺,十八逸民今友谁。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
照耀行人氅,光华钓叟台。书帷争白日,秋色改黄槐。
送纪宣教
名利场中化君子,偶得延平二高士。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藏春峡
一元长抱百花根,峡里看春野思存。只恐藏春藏不得,却随风雨过南园。
长乐閒赋 其十
周回禅刹望严城,云弄遥岑一寸青。眼在簿书心在道,何妨寻我到山亭。
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其二
八十三年妇德成,綵衣欢笑过浮生。含虚台上寻仙侣,濑口愁人月自明。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四
片片榆飘荚,累累蚌剖胎。遽将天晓报,频把岁华催。
长乐閒赋 其二
二百馀人领此州,去思谁更有碑楼。浮名浮利果何在,潮去潮来空自流。
照万事时惟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使君籍上寻同姓,只许旌旄独自游。
送林君锡宣德
最喜君来写我忧,群情忙处独抽头。功名机会须时可,诗酒光阴属自由。
醉度九秋江上舫,食游双箸海边州。两年官满休瞻望,且与磨铅了校雠。
蝶恋花(牡丹)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东湖留题 其一 玩鸥亭
水面浮沈聊自适,人心得丧便相疑。徘徊听我樽前唱,莫道机忘了不知。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汴河解冻郭公域将行以诗奉寄
霜华一望银河道,闻说行舻犹未果。清旸想快东去情,未斩凝冰已先破。
东邻空忆樽前佐,为谁更把金卮倒。汾阳远裔今有人,不见纤尘落幽抱。
画梁燕子趁时归,故园莫放春光老。
送邓元孚 其三
识先游刃易,命晚折腰劳。华省当年梦,行看置此曹。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 六祖
送刘教授之官豫江 其一
大暑
桂枝香(重阳)
浴灵芝院访照律师 其一
送方在元赴固始
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
减字木兰花·竞渡
满江红 其二 东湖春日
友人垂钓
永遇乐(冬日席上)
洞仙歌(暑中)
双源六题 其四 濯缨堂
锦堂春/锦堂春慢 玩雪
送刘教授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七 初祖
长乐閒赋 其三
延平阁閒望 其十
卜居潮山
次赵彦思东湖见寄
简元舆祠部 其一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一
送李奉议
重九候拆号官
送袁运判赴荆湖
建溪舟行
容照岩
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其四
陪会稽太守游鉴湖会于禹祠之下
赠张山人
泛舟钱塘西湖 其二
哲宗皇帝挽辞 其二
神宗皇帝挽辞 其一
送胡君游洛
将游苕溪先寄同志
题卧陶轩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二
曾鲁公挽辞
侍宴池上
方祖仁都门阻雨
新荷叶(雨中泛湖)
寄袁思与
喧犬行
俞法曹挽辞 其二
舟行感旧
试院呈同事 其二
题乡老堂
读罗隐孟郊集
登汴堤
再游普光寺
降虏来朝次叶尚书韵
赠致政李大夫 其三
初秋偶作
悼陈伯修殿院 其二
哭陈商老
水龙吟(方外述怀)
哲宗皇帝挽辞 其三
秋日有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