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相见参来道已通,五城曾拆紫芝封。自从龙虎归根后,花簇云攒白玉峰。
暑中偶怀江上舟行 其一
正行佳处且休移,水绿山青欲染衣。芦苇汀洲鸳鹭渚,斜风细雨不须归。
听隐士琴
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
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
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
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
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
密匀瓯渍液,丹映槛凝衃。照岁何妨积,侵阶慎勿推。
陪会稽太守游鉴湖会于禹祠之下
一鉴沈沈含万象,千岩竞秀还相向。季真梦断归去来,数顷寒光对夷旷。
管弦公外与民同,秘阁先生千骑长。从公于迈巷无人,画船解缆争先放。
去探禹穴升稽山,语笑相逢洞天上。玉帛纷纷何处寻,谩对遗陵起悽怆。
越王羞辱微之欢,山水依然人独往。先生揖我攲金卮,吾道本来无得丧。
日月如飞奚用劳,醉舞言归勿令荡。湘灵不见湘江閒,回首斜阳落秦望。
题桃花菊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
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长乐閒赋 其十
周回禅刹望严城,云弄遥岑一寸青。眼在簿书心在道,何妨寻我到山亭。
题爱竹轩
北堂人去竹成阴,手泽须看碧玉林。清赏昔嫌无一日,孝思今喜有千寻。
满窗金锁日华永,遍地龙孙春意深。寄语婵娟多结实,几时当听凤凰吟。
万竹轩 其三
凤翅凌云翠欲寒,萧萧苍玉佩珊珊。中虚自有长生道,一枝为龙未是难。
钦慈皇后挽辞 其一
梦中怀日有谁知,莫恨真人下降迟。会合裕陵同祔处,因缘潜邸独飞时。
九霄重引真仙仗,四海初传大母仪。怅望凤台山下去,东郊无计上金卮。
游灵芝僧房 其一
千顷烟波一亩池,柳堤收得小涟漪。谁家堤外寻幽去,渐渐歌声入渺瀰。
秋日有感 其一
秋来犹寄一涯天,叶叶秋声似去年。可惜良辰长在客,不堪孤馆更闻蝉。
桂枝香(重阳)
渔家傲(春月)
酬程忠彦见寄 其五
侧承双筒声,自作天籁鸣。耸耳愿一听,使我泠然清。
谁云吴侬音,能变中正情。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
一息捐朝野,春秋日正中。月明宫怨满,天远世缘空。
勇智贻王业,文章绍帝风。生民瞻不及,终日向遗弓。
有客对酌
花间人面是谁家,何似才华对物华。百五时应来合醉,三千宾客不须誇。
六祖传付偈颂 其五 二祖
宿来缘累尚相拘,何事圆成未自如。十地三乘谁便了,了时犹待到无无。
湖上閒赋 其五
筛雨龙山淡淡烟,水帘遥在数峰前。问言居士庵何处,为指中洲有陆莲。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四
始恐佛氏讲,天花何徘徊。终疑宓妃至,仙肌何奇侅。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三祖
地种精华总是无,无中和会一神珠。前缘谁是传衣子,水月如心可上图。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送满龙图守奉化
东湖留题 鸳鸯渚
降虏来朝次叶尚书韵
长乐閒赋 其三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二祖
次邦彦节推见寄 其一
八声甘州(初秋)
石榴庭院有感
徐通直守连州 其二
贻儒生
渔家傲(冬月)
王岐公挽辞 其二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八
郭将军挽辞 其二
冬后 其一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七 初祖
万竹轩 其六
贻如祖大师 其二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一
瑶池月(云山行)
哲宗皇帝挽辞 其三
荔子 其一
鼓角楼初成 其二
游吴有作 其三
悼李承议
湖上閒赋 其一
大暑
代探花郎 其二
戏寄南华翁 其一
浦城道中
永遇乐(冬日席上)
东湖留题 驻兴桥
通道瓢吟
汴河解冻郭公域将行以诗奉寄
试院呈同事 其二
观潮 其一
陈达野母氏恭人挽辞 其二
醉经堂
桐庐会景亭二首 其一
送郭公域
六祖传付偈颂 其六 初祖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三
东湖留题 湘江亭
观潮 其二
赠葛侍郎
游吴有作 其二
送范子镇
哲宗皇帝挽辞 其二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三
酬友人见寄
藏春峡
次张太保杜门自乐之韵
桐庐县仙人洞十题
重九候拆号官
东湖留题 水鉴亭
自万松岭之龙山 其二
秋暑喜雨
蝶恋花(牡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