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裳
杨花榆荚卫行人,十里遥堤一色春。多为利名怜此景,未能怜得自由身。
读罗隐孟郊集
罗隐寓以骂,孟郊鸣其穷。始读郁吾气,再味濡我胸。
如何志与气,发作瓶瓮中。大见无贤愚,大乐非穷通。
弃置二子集,追攀千古风。中兼六义异,下与万物同。
妙象见丹青,利器资陶镕。心手适相遇,变化从色空。
感寓复收敛,兀然无我翁。
建溪舟行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次禹弼同游滕王园池之韵 其二
徘徊池上昔人非,不为劳生竟自迷。花下百年缘分满,月明谁听杜鹃啼。
冬后 其三
晓霜初甃瑶池薄,脱稻新炊玉粒香。向我岁寒惟有菊,葛巾时为酦醅忙。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三 六祖
下种人来地有因,若非因地若轻陈。曾将此子教谁种,安解参同向吕真。
阴阳
阴阳无意本由人,祸福皆缘幻与真。悟即离伦兼度世,迷须倾国晓亡身。
智愚莫晓气随数,老少合惊秋复春。有物混成如了得,却教真幻两通神。
送斛绛侍亲之官
解颜而笑偶相从,澄寂潭边五载中。学道南来无尔隐,侍亲西去有谁同。
夜歌一剑胸中气,卯酒三杯马上风。塞北功名须黾勉,自来浑厚出山东。
宴琼林(上元)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五
海渚信来鱼市白,林梢光动酒帘青。鳌头须学成都守,莫对三山我独醒。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二
侯王权势腰三印,省寺光阴梦七秋。龙虎有人犹扫迹,政风行听海边讴。
题杨氏聚义轩
聚义归清虚,无欠亦无馀。聚利赴嗜欲,自丧俄自续。
义在诗与书,利在金与珠。金珠壮人颜,俯仰一世间。
我去彼不随,彼去我不观。诗书入青瞳,藏蓄心腑中。
贻之修乃孙,操之修乃躬。秧种秀沃壤,愿饱万腹空。
源泉洌清甃,既与还不穷。开轩有意哉,短什嘉仙翁。
黾勉慎所交,高攀古人风。
会江晦叔游湖山
相随山水里徘徊,兴未阑时慎勿催。
草草行厨随步去,匆匆渔艇趁船来。每逢佳景还含思,偶造幽轩更把杯。
况是同归无世味,何须旁立有莲腮。荻湾桃坞犹留客,不觉银瓶又耻罍。
次泠风阁之韵 其二
能御泠风入九秋,岂愁光景去难留。翠摇竹影落猿峤,清递笛声乘鹭洲。
两腋独乘卢椀兴,满襟谁作楚台游。须知大块生微意,岂俟云边虎啸丘。
初秋偶作
火行金候两犹争,扰扰蚊蝇自未平。云漏雨声蒸地爽,日含山色暮天明。
直须纨扇恩情断,始向篱花意态生。万里璧寒无一点,月明中看雁初横。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一
翁子归来第八人,越王家国再逢春。悠悠千骑溪南路,今日荣誇到剑津。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长乐閒赋 其六
地傃东南一角垂,百川梦处势随堤。满帆风力人航海,七日游吴尚说迟。
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三
共辞兰省作诸侯,更领东蕃第一州。万事了时寻好景,两岗盘处得寒流。
寄懒散子 其二
非真非妄惬谁看,万物轮中岁自寒。玉液净生仙况味,天香清惹道衣冠。
戏赠席上侍人
遮藏不得鬓边霜,空忆扬州一觉长。不学牧之狂可笑,紫云宜赠紫微郎。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湖上閒赋 其一
还乡简清臣潜夫 其一
蝶恋花(牡丹)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二
浦城道中
还乡简清臣潜夫 其二
送周奉议赴吴江 其三
钦慈皇后挽辞 其一
贻儒生
赠谢殿元
读头陀安文颂
新荷叶(雨中泛湖)
酬友人见寄
万竹轩 其七
赠致政葛侍郎
灵草
满江红(东湖观莲)
石榴庭院有感
浴灵芝院访照律师 其一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
流沟山
寄题澄虚阁
送满龙图守奉化
贻如祖大师 其四
閒书
长乐閒赋 其五
送公表判官解官南归
宴琼林(木香)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十三
游吴有作 其三
友人垂钓
寄题溪堂
欧冶池
陈达野母氏恭人挽辞 其一
戏寄南华翁 其三
上天竺思尚真赞
和蒋枢密送侍者归
与子侔始会于常学后为礼部同官感旧
寄李潜夫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二
次陈子真见别 其一
泛舟钱塘西湖 其四
交游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其四
陈朝议挽辞 其五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初祖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七 初祖
喜迁莺(表海亭冬日闲宴)
万竹轩 其三
渔者 其四
秦国夫人挽辞 其三
徐通直守连州 其二
寄题存心堂因简正仲运使
送胡君游洛
题爱竹轩
巧蛛行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