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赵彦思东湖见寄

次赵彦思东湖见寄

宋代 黄裳

为爱江湖梦也寻,有泉来处乱云深。凿开澄澈是天界,激起潺湲非世音。

鸿雁渚幽山两足,芙蓉堂冷水中心。花时月夜扁舟兴,相约公馀一醉吟。

诗人黄裳的古诗

次常父著作曝书之韵

宋代 黄裳

内閤儒方集,先朝事不忘。曝书开绮席,偃武敛牙璋。

签轴陈千古,金朱萃一堂。日华窥鸟迹,冰艳照金觞。

已扫断简蠹,更增东壁光。士高閒粹语,天近览幽香。

见博华唐库,恩新仰舜廊。名山才向晓,振鹭已成行。

官职尘劳少,朋从语笑长。但惭甘若醴,宁恨冷如浆。

小说诛瀰漫,雄文荐炜煌。培风谁有志,从此好南翔。

舟次严子陵濑 其一

宋代 黄裳

纁车曾此贲山林,深谷为陵古到今。节行清如台下水,何人能洗利名心。

六祖传付偈颂 其十 六祖

宋代 黄裳

道果天成岂可猜,圆光何处更寻台。性为妙种心为地,况有慈云作雨来。

泛淮

宋代 黄裳

泛尽隋河乍入淮,数峰秋势旅眉开。此身未立如飞絮,愧向云山去又来。

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三

宋代 黄裳

太极朝正小道消,岂劳身势借扶摇。履新忽听传天语,革故初看龙斗杓。

四面横龙严部乐,两班垂玉肃朋僚。不教计吏空归去,雨露相随诏五条。

赠致政李大夫 其二

宋代 黄裳

银鱼慵佩入樊笼,万累相捐万虑空。逼岁归来何事晚,荔枝牵率过薰风。

蝶恋花(东湖)

宋代 黄裳

南北两山骄欲斗。中有涟漪,莫道壶山小。落落情怀临漂渺。驾言来处铃斋悄。行到桃溪花解笑。人面相逢,竞好窥寒照。醉步欹斜西日少。欢声犹唱多情调。

再游普光寺

宋代 黄裳

春来时,春红照我衔清杯。老僧朴野自合道,只从一笑忘形骸。

秋时到,诗翁清瘦秋容老。吟成兴尽可以归,一雨岩前恰初过。

劳生自适能几人,白云流水谁相亲。黄金满屋莫使悟,悟便输他方外春。

酬罗正之提刑城东赏花之什

宋代 黄裳

一气适来颜色明,一气适去颜色衰。花缘根蒂岂所托,颜色亦非花可为。

花约一时枯且荣,人约百岁行复归。一时百岁孰多寡,花发乃知人盛时。

一回花发一度醉,已无百与花为期。

韩子空寻院中长,走马归来谩惆怅。昔日城西未同醉,今日城东还独赏。

万事著意令人悲,邂逅多欢人愿随。破腊中来春渐渐,閒见芳梢青数点。

韶华九十犹更长,未尝一朝游醉乡。中含万巧欲倾泻,将与才思争光芒。

天台近得醉吟老,寄我新篇颂花好。扬鞭直指都城中,已踏东风杨柳道。

上苑初开芳意浓,急走长须为余报。竞香论色如梦中,蝴蝶翩翩绕芳草。

朱颜未愧雕栏红,莫向忙中放春过。

悼陈伯修殿院 其二

宋代 黄裳

喜从杨子过江湄,惹起浮生一段悲。不见武林吟笑侣,却来京口看铭诗。

桂枝香(重阳)

宋代 黄裳

醱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次禹弼同游滕王园池之韵 其一

宋代 黄裳

当时歌舞竞韶华,银烛烧残始上车。堂上旧欢何处觅,春风无计问桃花。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代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醉经堂

宋代 黄裳

乐非声色在华堂,静味群经得醉乡。不似蠹书鱼不醒,源流何处意茫茫。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二

宋代 黄裳

侯王权势腰三印,省寺光阴梦七秋。龙虎有人犹扫迹,政风行听海边讴。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三

宋代 黄裳

三峰峭拔如武夷,秀气入草根干丰。秋堂一笑诗相共,竹杖未化谁知翁。

非特鹰爪致我啜,芋栗亦慰肠中空。

脩鱼上钓开酒瓮,但欲醉我君宁同。须饮一斗寄混沌,吹使自觉桃源风,此言当践非相笼。

百岁岂能空自窘,万顷汪汪同一本。

友人垂钓

宋代 黄裳

壮后幽情转更长,尘劳空忆芰荷乡。自由池上垂纶客,应是回头笑我忙。

自万松岭之龙山 其一

宋代 黄裳

万松虽落斧斤手,一径尚邀行路人。岭是松非休更问,逍遥巾下已离尘。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三

宋代 黄裳

望湖楼上与云齐,下视银河一道低。好是水边歌舞后,绮罗人在画栏时。

流沟山

宋代 黄裳

清见林泉意已开,知音曾有魏王来。两忘更得栖神地,不染人间一点埃。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