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鳌峰寺饯饮谢骆任之

鳌峰寺饯饮谢骆任之

明代 黄衷

持檄经秋催鹢舫,疏筵几日借僧轩。风云岐路犹南北,灯火比邻已子孙。

竹叶杯深山上局,蓼花潮到寺前村。要知楚泽青兰月,只有怀君不可言。

诗人黄衷的古诗

郡中复索和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南纪晨衙拥百城,东山安石旧能兵。唐功黄峒迂裴使,汉议朱崖陋贾生。

蔀屋已无遗虎患,沧溟应为见龙清。雅歌一曲油幢暇,横槊何人浪得名。

春官旧寅见期牛首之游不果赴

明代 黄衷

紫骝嘶断杏花烟,佳丽无如二月天。谩爱东曹兼吏隐,不堪南郭负仙缘。

流尘定锁题诗处,老衲应论借榻年。遥指聚星空怅望,芙蓉高閤化城边。

立春和姚东桥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折简频呼宴早春,病容擎盏似春钧。鬓边梅柏嫌衰飒,世上旂常负圣神。

郡国歌钟官府乐,儿童台阁物情新。夭桃秾李欣欣在,别是风光不属人。

题高吾院长特恩堂

明代 黄衷

桃花流水绕斯干,曾上元龙旧肯堂。日月共悬天上语,风云重殿楚东方。

自堪国士酬知遇,定与邦人作典章。家庆不妨繁复纪,凤毛千仞会飞翔。

秋兴和郑希大 其九

明代 黄衷

庾公文誉满江关,每向清秋帐未还。祇有衣冠逢运泰,更无书剑赴时艰。

青山隐约家方远,白鸟夷犹水与闲。去住多岐终自定,龙门何必苦追攀。

次韵答丫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小构人知小隐家,晚山晴望总蒸霞。东皇自解怜樗散,乞与闲林数落花。

挽庄定山和见素子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修篁袅袅锁旋岚,圣草犹悬燕子龛。世上宦情同柳下,山中诗体逼周南。

独藏秘器松将拱,难制颓龄菊自甘。野客正惭归彀晚,素风空想二毛毵。

园亭杂咏七首和樗亭弟 其五 荷

明代 黄衷

露槿岂不荣,绛榴红亦簇。何似水芝英,无风自芳馥。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四十三 鱼

明代 黄衷

满尺仍青鬣,纤纤鳞已金。陶朱三岛业,未见化机深。

越日沃泉追和旧作见贻次韵奉答兼简裕斋壁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暂凭歌笑接堂堂,榕叶阴连大隐乡。九日登临堪蔗境,百年悲喜付优场。

客分庆马杯深浅,僮竞风鸢线短长。欲借鲁戈挥落景,入城舆从莫教忙。

寄毛东塘大司马时开府南宁

明代 黄衷

海内贤流独擅名,八闽曾许拜前旌。中朝望地常悬席,南纪高勋吏仰成。

分阃等威唐晋国,承华宾客汉桓荣。运筹多暇应觞咏,邕管梅花玉雪明。

分得长安此去欲何依七韵送俞子宜 其一

明代 黄衷

郭门临祖道,晓旭动花光。似君去时面,眉间佳气黄。

兼程发湘水,计日见江乡。拜庆高堂上,春风萱草长。

昭潭驿和韵

明代 黄衷

郡城东下瘴江流,利涉今无贾流舟。桐木归来津口渡,杨花飞过驿南楼。

空山赏籍徒封介,昭代侯功止号留。潭畔醉渔呼不起,世情应到酒边休。

八阵石

明代 黄衷

曾烦三顾委经纶,功盖当时尽瘁身。鱼水向知真遇主,英雄宁道尽欺人。

椒浆可答关山恨,云鸟仍驱水石神。今日太平词赋客,画船箫鼓蜀江滨。

寿刘九峰封君

明代 黄衷

九峰山翁常在山,一岁不一窥尘寰。卯金苗裔旧隆准,著书满屋麾迁班。

行雁联翩刺霄汉,翁乎隐几烟霞关。教儿肯落无双后,济物仍施不报间。

修龄馀六已望七,晨星两眼仙童颜。掌中丹诰凤交彩,胸盘绣雀披云鹇。

焚香直北三顿首,万年睿圣貤高闲。九峰巍哉几千尺,南山东瞩摇青鬟。

便引南山作宾主,安得从之渝水湾。

白综述歌效王建体

明代 黄衷

吴宫步锦妍光属,照夜明珠当华烛。新宠蛾眉号爱卿,舞衣如雪掌中轻。

春莺宛转应翔燕,瑶环振蹑芙蓉生。霞觞未歇欢如许,斗柄斜河月过午,博劳叫曙酴醾坞。

谢惠海药

明代 黄衷

知向人间几效灵,总传珍产自东溟。玄精或应娄金次,殊相还图本草经。

表远幸教离蜃气,验奇长爱带龙腥。不缘高谊怜贫病,万里何因到野亭。

和王大参四首 其三

明代 黄衷

旧业斋州岱岳东,湖西持檄远宣风。肯因鼯鼠将机发,曾见全牛落刃空。

感激每凭青史信,委蛇方退紫薇公。乔林莫遽思高尚,混迹渔樵世不同。

次韵答郑凫溪二首 其二

明代 黄衷

芳邻何幸接诗翁,鹤发酡颜总寿容。闲玩共怜山月白,狂游谁觉市尘红。

台登优剧喧童稚,灶卧酤瓴笑老农。试向星桥回首望,一时佳气满寰中。

次韵答刘梅国

明代 黄衷

漓水歌游十载违,停云时望庾关微。季鹰自为秋莼去,子寿真同海燕归。

避影有人依夏荫,爱暄无地借冬晖。少陵老向江头卧,犹恋宫恩旧赐衣。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