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二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因形与理别言心,其实随形有理存。才与理违形独用,便为物欲理皆昏。

诗人朱熹的古诗

云谷二十六咏 其二十六 休庵

宋代 朱熹

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绝。无事一往来,茶瓜不须设。

秘阁张丈简寂之篇韵高难继别赋五字以谢来贶

宋代 朱熹

劳农会稽宅,息驾丹元乡。丹元不可见,翠壁空云房。

是时中春月,暄风发新阳。白水注幽壑,绿树敷崇冈。

俯听足怡悦,仰观共徜徉。班坐得瑶草,倾壶出琼浆。

长吟游仙诗,乱以招隐章。忽忽林景西,踌躇申慨慷。

坐上江海客,兀傲须眉苍。逸气迈霄汉,英词吐琳琅。

思与泉石胜,韵随笙鹤翔。追游不敢及,咏叹可能忘。

训蒙绝句 吾知勉

宋代 朱熹

常怀四体昊天恩,自是渊冰恐惧深。一息尚存忧未免,死而后已即斯心。

武夷七咏 其二 洞天

宋代 朱熹

绝壁上千寻,隐约岩栖处。笙鹤去不还,人间自今古。

芹溪九曲诗 其一

宋代 朱熹

一曲移舟采涧芹,市声只隔一江云。沙头唤渡人归晚,回首芦峰月一轮。

濯足涧水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涧边濯足时,脩途倦烦燠。振策欲寻源,山空无往躅。

观上蓝贤老所藏张魏公手帖次王嘉叟韵

宋代 朱熹

火风吹散旱天云,肤寸空馀翰墨新。拭泪相看渺今古,堂堂那复有斯人。

登罗汉峰

宋代 朱熹

休暇曹事简,登高恣窥临。徜徉偶此地,旷望披尘襟。

落日瞰远郊,暮色生寒阴。欢娱未云已,更欲穷幽寻。

行披茂树尽,豁见沧溟深。恨无双飞翼,往诣蓬山岑。

用前韵答林史君

宋代 朱熹

十年剧倾驰,此日际风度。胡然龚黄最,未接夔龙步。

诗成肯遽休,客醉那得去。却恐驿书来,湖山适成趣。

刘平甫分惠水栀小诗为谢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何处飞来薝卜林,老枝樛屈更萧椮。凄凉杜老江头句,坐对行吟得自箴。

晚饮列岫

宋代 朱熹

危亭披豁对苍霞,策杖重来日未斜。满目江山一尊酒,哦诗莫遣太雄誇。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六 南芥

宋代 朱熹

黄龙记昔游,园客有佳遗。不谓洛生吟,辍餐时拥鼻。

双髻

宋代 朱熹

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仙。

次韵谒忠显刘公墓下

宋代 朱熹

理乱由来今古同,覆车那肯戒前踪。纷纷误国人无数,不昧丹心独此公。

答黄叔张

宋代 朱熹

日君趋玉陛,抗疏肃邦刑。便有荣褒衮,无劳涕伏青。

众流争靡靡,一柱独亭亭。只恐追锋急,那容昼掩扃。

训蒙绝句 辞达而已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方识圣门辞达旨,作文之法在其中。但将正意由辞出,此外徒劳苦用功。

墨庄五咏 其五 君子亭

宋代 朱熹

倚杖临寒水,披襟立晚风。相逢数君子,为我说濂翁。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

宋代 朱熹

改岁风日好,出门欣得朋。复招里中彦,及此云间僧。

行行涉清波,斯亭一来登。徙倚绿树荫,摩娑苍石棱。

遥瞻原野春,仰视天宇澄。一水既纡郁,群山正崚嶒。

时禽悦新阳,潜鱼跃轻冰。却念去年日,俯仰愁予膺。

长吟斜川诗,日落寒烟凝。暝色变晴景,清尊照华灯。

颓颜感川徂,稚齿欢年增。酒尽不能起,朱栏各深凭。

十月上休日游卧龙玉渊三峡用山谷惊鹿须要

宋代 朱熹

匡庐霜天后,不见云气浮。木叶红已疏,山颜转清幽。

向闻有绝壑,乃在卧龙湫。及此遂一往,幸无烟景愁。

隮攀欲其深,泉石固所求。况有百尺崖,喷雪飞寒流。

幽岑自回抱,直下鸣青璆。便可洗我耳,枕石忘所忧。

精神共虚廓,方物皆悠悠。所恨非独往,不能恣夷犹。

仰叹云间鹤,俯羡谷中鸥。先生先我来,结屋阳冈头。

虚名付忠武,灭迹慕巢由。是间颇足居,不田亦平畴。

野人种椒橘,崖蜜易岁收。西源有老翁,卷舌藏戈矛。

似学辟世士,乃欲邀圣丘。先生且无然,但作一月留。

俟我有决计,它时卜从游。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二 温汤

宋代 朱熹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