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畴昔因来行水馀,依依唯认昔人居。新堂已幸经重构,旧事难追更特书。
所愿弦歌闻十室,休誇文字赋三都。同来况有濂溪裔,心印相传尽未疏。
闻善决江河
大舜深山日,灵襟保太和。一言分善利,万里决江河。
可欲非由外,惟聪不在它。勇如争赴壑,进岂待盈科。
学海功难并,防川患益多。何人亲祖述,耳顺肯同波。
次周师温游书堂韵兼简坐上诸同志
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青山背夕阳,兹景公所爱。虚堂日落时,迁坐一解带。
岚分疑有处,鸟度知无碍。须臾暮色来,默默无与会。
墨庄五咏 其四 玩易斋
竹几横陈处,韦编半掩时。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
武夷七咏 其三 画鹤
谁写青田质,高超雁鹜群。长疑风月夜,清唳九霄闻。
谢人送兰 其二
淹留阅岁序,契阔心怀忧。独卧寄僧闾,一室空山秋。
徘徊起顾望,俯仰谁为俦。伊人远赠问,孤根亦绸缪。
芳馨不我遗,三载娱清幽。愧无琼琚报,厚意竟莫酬。
瞻彼南陔诗,使我心悠悠。
赠书工
平生欠要毛锥子,岁晚相看两秃翁。却笑孟尝门下士,祇能弹铗傲西风。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花开已凄凉,花落更愁寂。来岁烟雨时,为君和鼎实。
晨起对雨二首 其二
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雨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
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
奉和子服老弟黄杨游岩二诗 其二
游洲岩下水泠泠,枕石何妨梦里听。要与他年成故事,谩寻幽处著新亭。
庐山双剑峰二首 其二
双剑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晓霜清。脑脂压眼人高卧,谁斩天骄致太平。
读道书作
岩居秉贞操,所慕在玄虚。清夜眠斋宇,终朝观道书。
形忘气自冲,性达理不馀。于道虽未庶,已超名迹拘。
至乐在襟怀,山水非所娱。寄语狂驰子,营营竟焉如。
训蒙绝句 博约
事来身向礼中行,事过将心去学文。局定更无他罅隙,得斯二者老吾身。
用西林旧韵二首 其一
一自篮舆去不回,故山空锁旧池台。伤心触目经行处,几度亲陪杖屦来。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二
仄径穿林欲造天,未妨停策听涓涓。知君便有刀头意,莫忘仙洲涧底泉。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二
笑指斜阳天外山,无端长作翠眉攒。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
答王无功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我从铜川来,见子上京客。问我故乡事,慰子羁旅色。
子问我所知,我对子应识。朋游总彊
菩萨蛮(回文)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水口行舟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二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二 雪亭
夜雨二首 其二
百丈山六咏 其六 瀑布
石廪峰次敬夫韵
百丈山六咏 其一 石磴
铅山立春六言二首 其一
训蒙绝句 求放心
渡兴乐江望祝融次择之韵
夏日斋居得潮州诗卷咏叹之馀用卒章之韵以纪其事
奉答景仁老兄赠别之句
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作此
次韵伯崇自警二首 其一
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树名之因题此诗
咏红白莲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五
月夜述怀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 其二
谢吴公济菖蒲
宿武夷观妙堂二首 其二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五 草庐
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一
训蒙绝句 出门如见大宾
训蒙绝句 天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 ...
寄黄子衡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邵武道中
偶题三首
和林择之黄云之句兼简同游诸兄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七 挥手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读机仲景仁别后诗语因及诗传纲目复用前韵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 归宗寺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一
社日诸人集西冈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三
训蒙绝句 克己二首 其一
示诸同志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 ...
训蒙绝句 中庸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一 登山
训蒙绝句 其三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四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二
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沧洲病叟 ...
次秀野咏雪韵三首 其三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拟古八首 其五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二
训蒙绝句 养性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五 劳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