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弥逊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将至泽溪
席上信笔 其四
游丝无力系春风,水面从飘点点红。晚渡舟横人独立,厨烟著柳细濛濛。
十样花 其四
陌上风光浓处。忘却桃源归路。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
吹愁何处去。
同坐客赋席上牡丹酴醾海棠 其二
珊瑚碧树小明月,散作人间无尽香。伏雨阑风浑不惜,为君高处踞胡床。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留题材曾丞道堂
菩萨蛮(新秋)
山游遇雨
次韵林仲和筠庄
与何西仲秉烛饮梅下
蓦山溪(次李伯纪梅花韵)
久雨二首
次韵漳州邓教授二首 其一
绛帐初开识马融,尊罍聊共落新宫。三千避席方怀古,四十无毡独见公。
尺璧未磨终可荐,兼金久炼要加功。男儿事业真堪戏,莫把行藏问塞翁。
郭君建挽诗
虞美人 咏古
上阳迟日千门锁。花外流莺过。一番春去又经秋。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暗中白发随芳草。却恨容颜好。更无魂梦到昭阳。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苦早
单练直似御重袍,碧盌冰浆饮尚豪。满载骊珠思薏苡,堆盘马乳说蒲萄。
轻雷破远喧鼍鼓,小雨遮空簇猬毛。谁挽天河洗炎酷,冷云凉月助风骚。
和夷仲弟喜学士兄归
烽火丛中别弟兄,独看乡月几亏盈。万金信断秋山寂,千里人归春草荣。
雨涨波纹催过艗,风翻叶幄避行旌。机云入洛悲辛后,谁似张华倒屣迎。
六六轩
次韵薛万象亭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483篇诗文
翁尉以诗送莲并酒
次韵岩起晓晴
晚投大云峰二首
小云堂
次韵曾微言见赠二首
席上分韵赋梅花得知字
和近思二首
晚饮东湖亭用硕夫韵
大宁寺
题范才元湘江诗画
次韵学士兄秋初 其三
智道者入闽作大缘事一住数年将归以偈送之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 其二
点绛唇(富季申生日)
次韵连江陈丞闵雨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人欲暗得树
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诗因次其韵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其二
阮郎归(硕人生日)
送赵二十一观罕独中迎亲
杯渡塔
滴滴金(次韵尚书兄老山堂雪)
题子阳监丞见一庵
仲宗许过我甚久一见便有去意戏用春字韵留之
永遇乐(用前韵呈张仲宗、苏粹中)
筠矶待月
得宿照亭山寺
次韵和韩知刚见始之什
次韵学士兄富阳道中
仪真道中 其三
赠朱少章
彭府君夫人罗氏挽诗二首
十月桃(二首,同富季申赋梅花)
将到金陵投宿乌江寺
观傩
岩陵道中
次韵岩起绿萼梅
和少章罂粟汤
天庆道士何丹林作亭竹间方成予名之以秀野因留小诗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二首
陪大慈老登古院
六月四日饭石六风雷大作而雨不成滴戏以诗趣
舍弟以诗贷粟邵叔旸次其韵
秋居杂咏 其二
席上偶成二首
小重山(学士生日)
行父和篇颇有过情这语次韵自叙以谢
感皇恩(端礼节使生日)
次韵曾德明司理留题西山兼简苏宰 其二
次韵明甫西园这什
复用前韵 其三
游梅坡席上杂酬
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因以述怀
题张仲宗鸥盟轩
次韵岩起绿萼梅 其二
次韵赵表之久别相会於福唐见贻这什
过鲁公观牡丹戏成小诗呈席上诸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