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方汝则西上

送方汝则西上

宋代 林希逸

才华少日早峥嵘,万里鹏抟始发程。丹桂籍中曾定价,金花帖上合书名。

同升每为翁称屈,此去深期子有成。便好轮忠酬圣问,胪传听取最初声。

诗人林希逸的古诗

送方汝则西上

宋代 林希逸

才华少日早峥嵘,万里鹏抟始发程。丹桂籍中曾定价,金花帖上合书名。

同升每为翁称屈,此去深期子有成。便好轮忠酬圣问,胪传听取最初声。

洗石蒲作

宋代 林希逸

似发青蒲石顶鲜,与奴疏剔换青泉。莫嫌水部寒贫气,聊结涪翁潇洒缘。

昼永久看云独立,夜寒略对月还眠。焚香弄镜皆书味,时有新诗入续编。

赵侯

宋代 林希逸

盛德高年百福全,瑶池元是女全仙。慈民束吏如侯少,为国生材叹母贤。

綵服俄更衰服去,襦歌还与薤歌传。民怀召父依依切,苦恨夫人不少延。

送泳宰安溪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好为君王去字人,乃翁知汝耐清贫。求民疾痛当如子,有道弦歌是悦亲。

月解前期须趣办,日生公事怕因循。扫除诗癖祗勤政,最急无如赋役均。

题新稿

宋代 林希逸

少日无端苦学诗,倚楼面壁总成痴。断无子美惊人语,差似尧夫遣兴时。

最上宗风埋没久,新来家数见闻知。吾生恐被师传误,自比灵云更不疑。

和后村二首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琼筵追补庆樗庵,寿宿荧荧耀斗南。诗胜卢仝酬马异,客无李四与张三。

颜红鬓白国元老,眼赤腰黄世美谈。索和多惭供狗尾,公如大楚仆毛聃。

月色不可扫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此夜一轮满,骚情不奈秋。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

素魄凭谁问,寒光为底留。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

竹影摇仍在,波明散未收。嫦娥如戏我,移照读书楼。

朱典卿和章有结茅孤青之语戏为古风以绝之

宋代 林希逸

盥手捧诗神索索,高怀细把重抽绎。冥心不觉有鬼知,消息漏传到姑射。

个中昨夜有使来,梦魂暗引飞双腋。楼高百尺锦户开,中有一人犹岸帻。

低头未敢问起居,自言我是壶仙客。紫薇花下引笑归,世缘已谢来兹宅。

虽然旧隐也未忘,离宫尚浸孤青碧。侧聆有客身姓朱,结茅准拟欺泉石。

山神火急报此间,移文便已回飞驿。冯夷奏记奉指挥,严兵锁断青松壁。

公为诗案有引连,归到人间凭解释。云渠姓字在天衢,捡点不上幽人籍。

明年已著瑞鹤袍,浪言谁与飞凫舄。便令勋业了鼎彝,也莫迂我云山迹。

宇宙如今况未清,经纶不任伊谁责。更是蓬莱有新禁,岩扃不许金袍惜。

诗词固然多孟浪,此事也须先禁格。划然惊觉汗满身,捉笔书之窗已白。

请君从此莫戏谈,恐有鬼神重听得。

有警示训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不比深山空谷翁,人间冤债日相逢。大须勤拂当台镜,莫道南宗笑北宗。

连日雨骤颇以关心 其二

宋代 林希逸

今日多愁后日悭,晚田要见是秋残。过犹不及天谁管,世事终求恰好难。

耳鸣戏作

宋代 林希逸

底事虚聪里,长闻风雨声。史尝云蚁斗,医却比蝉鸣。

老纵聋何惜,愁因聒易生。道书疑太诞,如磬是丹成。

别吴帅恕斋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学问功深道得民,但曾补处誉俱新。来为闽岭诗书帅,归作甘泉侍从臣。

政剧不辞身自苦,施多却似郡非贫。前贤好事推行遍,玉帐如今有几人。

与友人论文偶作

宋代 林希逸

坡翁好语嗟难读,介甫新经苦尚同。举世笑时韩自喜,无人爱处陆云工。

能奇却怕翻空病,得妙还须苦学功。旦暮烟霞千百态,伊谁巧似老天公。

和春谷用弓字见寄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奴去看鱼笱,儿寻射鸭弓。养痾三径里,取友一溪中。

日苦经檐短,天如罩野穹。过从人绝少,访问愧春翁。

夫子墙数仞

宋代 林希逸

剑佩随夫子,倾心一瓣香。四科心等级,数仞叹宫墙。

我正劳钻仰,人惟较短长。可窥怜子贡,欲倚愧蒙庄。

步步瞠吾后,巍巍藐彼堂。传心因坐见,三圣远相望。

送子晦宰南安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紫帽山前墨绶新,此行一喜异于人。公车荐口多诸老,便邑怡颜奉二亲。

伯氏横经如共室,吾儿学制不为邻。书邮见说无三舍,细大相规莫厌贫。

和王此山午寄虹字韵一首

宋代 林希逸

早气如春夜即冬,操存要有主人公。斯翁枉向尘埃老,好我遥知臭味同。

案上两图圆似月,毫端万丈吐如虹。渠侬落处应谁会,未羡他家那一通。

乐轩先师挽歌词 其三

宋代 林希逸

晦庵南北象山西,道学年来入品题。可惜六经真脉络,红泉三世两幽栖。

朔斋中书刘礼侍挽诗 其一

宋代 林希逸

声名早日到宸几,自许凌空健几飞。朔党家传真抱负,西州人老几招麾。

长庚穷杀狂如故,韩愈疑为傲则非。岁晚虽为香案吏,白头终与壮心违。

登舟喜风顿清秋暑

宋代 林希逸

触暑登途众共猜,好风谁料逐帆开。天公应是怜行客,正忤炎官热属来。

林希逸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65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