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林占梅
石田茅屋正当溪,绿叶阴森万木齐。一径飞泉悬峭壁,夕阳时节过山西。
读吴修轩上舍
渊然学问古为徒,岂藉申、韩作徒图。命笔每开生面目,论文曾下死工夫。
书真元凯耽同癖,画爱云林笑并迂。角逐名场身欲老,照人肝胆近今无。
山阴陆少海
腹笥便便学问充,机、云想克嗣充风。笔锋秀颖兰亭近,文境恢奇禹穴通。
略有牵情方杜牧,竟无识字类扬雄。醇醇儒者彬彬质,赏曲聆音自不同。
本厅侯恩子荣
觞祝兹逢耳顺年,遥遥花甲正周天。身当老境筋骸健,名策清时福寿全。
袁守心田同佛子,邺侯气概拟神仙。会看玉杖扶行稳,与宴欣符叟满千。
寿芷亭大姻翁七十 其一
祥光纠缦拥门眉,富贵双兼寿考垂。风度曲江瞻气概,精神潞国仰丰姿。
地仙有福善清享,天爵尤全端始基。更羡传经能继美,弹冠早到凤凰池。
赠家子范明经
相逢一笑大瀛东,况复龙田谱序同。慧业生从金粟影,神姿清比玉兰丛。
直倾三峡文波阔,横扫千人笔阵雄。他日端门看缓辔,诗章早上御屏风。
元旦望阙 其一
北望神京叩祝遥,五云深处奏箫韶。御炉香霭千官拥,鹄立通明侍早朝。
由南港入暖暖庄口号
瓦屋茅檐傍水滨,家家织竹自成邻。村童夹道随看马,野老攀舆笑款人。
高下园田皆沃土,纡回溪涧自通津。乡风到处争延致,礼貌依然古处纯。
过郑氏小庄 其二
历历孤烟起远岑,蜂腰桥隐绿杨阴。小亭坐久忘归去,不住清蝉头上吟。
忧时
烽烟催劫至,膏血烂于糜。天步艰难日,人情恐惧时。
温裾悲莫绝,钱枕感频欹。忧愤中宵起,排愁藉酒卮。
次韵答苏昆山
晚节无佳色,篱英放最繁。忘忧供隐逸,适趣笑温存。
锦赛三春圃,芳孤九月园。长公多兴事,既得复何言。
过谢氏废园
坏甃荒阶遍绿苔,修篁左右水潆洄。玉钗珠履归何处,惟有山禽自去来。
凤山崎归途暮望
海峤凭高望,垂鞭马暂停。云低连浪白,野阔混天青。
长啸传空谷,游踪寄驿亭。苍茫归路远,落日照林扃。
闻警戒严作 其一
腥风吹海啸长鲸,小丑跳梁听横行。毒雾迷漫沉战垒,大星黯淡落空营。
甲溪扼险成天堑,丁汛分防卫石城。莫道黄巾氛甚恶,么魔蝼蚁不难平。
秋感五首 其三
火云收尽见长空,独凭危栏远望通。几日寂寥因醉酒,一年容易又秋风。
邻砧声急传深巷,墙柳阴疏忆故丛。最是落花如雨后,不堪回首向城东。
观瀑布泉二首 其二
日丽全融雪,峰晴陡溜冰。绛河波骤泻,白练色如凝。
绡岂鲛人织,梭疑龙女腾。夜来临皓月,掩映倍清澄。
春郊即景 其三
啁啾村学草堂前,咕哔声中一叟眠。赤脚蒙童三五个,案头犹倚牧牛鞭。
观盂兰放水灯
一派繁华眼欲迷,瑜伽接引向西溪。灯光灿烂千家共,人语喧呼百戏齐。
直使水神惊耀蚌,重教鳞族诧燃犀。今宵暂弛金吾禁,归路频闻报晓鸡。
过郑东平王墓
一旅抗王师,东瀛首建基。衣冠存故国,韬略慑东夷。
大海长鲸杳,荒坟石马欹。云礽犹建节,圣代有恩施。
雨后郊前晚归 其一
沟渠㵐㵐遍鸣流,霭霭烟郊雨气收。斜照忽明云散尽,长虹犹挂碧山头。
呈台澎道徐树人廉访 其四
听讼堂闲可设罗,遂教僻壤遍弦歌。良筹既殛螳当毂,善政曾闻虎渡河。
弼教以刑持己重,无心之德感人多。滔滔世泽如沧海,会见庭槐百尺过。
林占梅
林占梅,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369篇诗文
师韫轩杂咏 其二
园楼偶兴
内湖夜泊
节烈行
哭吟村弟
夜醒有感
十月初三日纳侧室杜氏
寿芷亭大姻翁七十 其三
大甲土堡失守,贼势将欲北趋,义勇力战攻复之,扼溪而军,堑城始 ...
留别黄小石 其一
刘将军杀贼歌
同友人西城楼凭眺即事
游滴泉岩归饮佃家,醉后题壁
官渡舟行
题林山人草堂
北村访曾籋云先生归途口号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二
秋望感怀 其二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其二
入内湖山
与容谈及嵌城妓家风气偶成
初晴,祭扫青草湖有感,归成四律以写哀衷 其四
雨后艋舺溪归舟汎眺
夜宿观音山
栖云崖晚眺 其二
香山口防堵作 其二
述癖
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 其六
东篱有感
防冬
重入双溪
自芝兰晚归新庄
自南港到鸡笼道中口号
树杞林村即景
上大姑嵌观音亭,马上口号
江宁克复,曾涤生先生功绩伟甚。敬赋二律,以志欣仰 其二
嵌城东园小住
致新任台湾道吴桐云
族姑余母贞节孝词
秋夜留彭雅夫夜话
栖云寺即事
同籋云先生园池夜步,即景分韵
入青潭口占 其一
黄莘田端砚歌
晓过青草湖村
香山暮归
秋夜宿剑潭寺
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 其一
憩内湾庄家
乌眉崎遇雨
冒暑过房里村
出郊感赋
游漱石山人幽园,题壁即赠
游灵泉禅寺题壁
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 其二
金门溪晚归
内湖庄登眺口号
晚泊岭南,明朝拟过鸡笼
梳头见白发一茎戏作
步家薇臣「归赴秋闱」原韵送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