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当时永叔在扬州,中秋待月后池头。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张利矛。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作诗誇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更后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
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
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咏苏子美庭中千叶菊树子
昭信淮上
永叔请赋车螯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
题姑苏邵氏园居
秋风篇
秋风白虎嘷,长庚光如刀。水源缩窍光,木根潜脂膏。
啄实已细毳,齧枯皆竖毛。鬼啼竹篱梢,月黑为朋曹。
小儿莫畏声,破管偶值遭。挂掇青红蕡,拆剖皱刺韬。
熟坠存虚房,瘦敛由失薅。西吹几万里,乃起东海涛。
衡舂困龟鱼,白沫丘岳高。原扬烂屋茅,岸裂枞船篙。
贫门易
留别李君君颇有归意而未遂
酌我樽中酒,知君羡北归。如何沙上鸟,远逐片帆飞。
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寄维阳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六月御沟驰道间,青槐花上夏云山。退朝侧帽惊时晚,近树闻香暗咏闲。
新雨贾生车喜出,旧年潘岳鬓添斑。老惭太学无经术,空饱齑盐强往还。
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黍体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
云沈生
元日朝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七 移竹
远爱檀栾碧径开,荷锄乘雨破秋苔。直须探作阮家趣,更向烟林缺处栽。
袁大监挽词三首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濄口得双鳜鱼怀永叔
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
送崔秀才 其一
汝坟贫女
和吴冲卿元会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李廷臣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
永济仓书事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读贤愚录
南邻萧寺丞夜话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新霜感
过永庆院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 其三 含珠林
赠陈孝子庸
韵语答永叔内翰
闻临淄公薨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
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前以甘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橘也顷年襄阳人遗甘予辨是绿橘今反自笑 ...
次韵和吴冲卿伤何济川
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禽言四首其一子规
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洛阳牡丹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
依韵和通判二月十五日雨中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九甘露寺
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
题刘道士奉真亭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欲雪复晴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犬
江邻几寄羊羓
送杨辩青州司理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语鸩
咏官妓从人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 其二
野鸽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
禽言四首 其三 山鸟
拟玉台体七首 其二 携手曲
金明池游
隐真亭
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一 啄食
和永叔六篇 其六 啼鸟
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
水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