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春晴对月
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梨花监中色,杜宇昼时声。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
哀国子黄助教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频官吴越馆粳稻,况住南阳多水田。况登太行入汾曲,正穫
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
新作斋堂祠画像,又兴高阁秘天踪。今朝还藉君移柏,昨日已因鹅种松。
至第四铺二首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五望海楼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十三日雪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
海月开金鉴,河冰卧玉虬。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九 紫竹
西南产脩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村豪
雨燕
犬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三 庖烟
羃历庖烟出綵油,欲通云雾未能周。湿薪烧尽日停午,试问霏霏何处浮。
五月五日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送顾中舍赴德顺军
闻从垄坻去,垄坻多羌兵。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
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
欲阴
鸲鹆知天风,鹁鸪知天雨。途路厌尘昏,车马烦泥沮。
阴仍老易觉,体质预辛楚。安坐与壮年,慎勿忘酒脯。
送施縡秀才下第
君尝老于敌,轻彼群儿嬉。坚锐不可恃,屡北还自疲。
胸中多奇秘,既衄何所为。东走沧海上,夏果采荔枝。
奉亲乐无涯,岂愧禄仕迟。
郑戭及第东归後赴洋州幕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其二
栗林霜下熟,归摘禦穷冬。带月涉溪水,过山闻寺钟。
未嫌云衲湿,已喜野人逢。且莫似杯渡,沧波无去踪。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送方进士游庐山
送黄生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
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五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十三 石咏
李庭老许遗结丝勒帛
元政上人游终南
依韵和
题姑苏邵氏园居
王德言自后圃来问疾且曰圃甚芜何不治因答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 其三 潜溪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岸贫
昭信淮上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
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
大水后城中坏庐舍千馀作诗自咎
中秋与希深别後月下寄
刘弟示诗一轴走笔答之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硙
雨中移竹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逢牧
赠京西陈郎中
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
答中道小疾见寄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
五月十日雨中饮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三潜溪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七 移竹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桫椤树
寄题沈比部朱州齐云楼
叔治遗草虫枕屏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二
舟中值雨裴刁二君相与见过
咏严子陵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八 殿中飞
赠琴僧知白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和吴冲卿学士省中植菊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
永叔赠绢二十匹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留题毗陵潘氏宅假山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杜挺之刘原甫贡甫韩持国
紫微亭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