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老年离别欲心折,不似旧时年少时。人世匆忙疑是梦,鬓毛感慨欲成丝。
刚严碧玉方无玷,润泽黄丝席有仪。观物似公长在眼,祝公千岁比灵龟。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八 秋香亭
岂不有春华,不如秋后香。红紫不禁风,黄花耐雪霜。
几时登其亭,采采泛彼觞。
和君时见寄
不是伤愁不作诗,吾言无益亦何为。肺肝欲语竟无处,惟有江头鸿雁知。
望云岭饮酒
班荆解马面遥岑,北劝南酬喜倍寻。北色与人相似好,人情似酒一般深。
豚鱼尚可及人信,胡越何难推以心。立望尧云搔短发,不堪霜雪苦相侵。
四方
四方难缀游人足,万里无嗟客子蓬。红满桃花生细浪,白翻蘋叶起清风。
路当吴楚尘相接,源出淮夷势未穷。闻说夜吟清不尽,月明如近水晶宫。
千乘先生有草堂之吟而人或讥之因次其韵
世俗无轻好遁讥,先生岂是爱山扉。圣人固重潜龙诫,君子安为即鹿非。
白水会来朝草径,红尘不敢傍麻衣。金舆应有商岩梦,即听东南一诏飞。
沐浴有感
去垢如去邪,不欲留毫分。发不止一沐,身不止三薰。
如何迷本原,浴德不自勤。区区养樲棘,俯仰愧前闻。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九 薰风阁
众山走蜿蜒,高阁立崔嵬。流水横其前,时有薰风来。
聊可解吾愠,敢言阜民财。
和游双泉 其三
松柏疏疏吹晚风,清凉分与众人同。泉声出自尘埃外,更在千崖万壑中。
寄和仲
日月其除如掷梭,老来衰疾转添多。苦心不祇荼毒似,短发无如霜雪何。
毕竟行藏浑有定,寻常聚散亦非它。欲知日暮相思意,牛首山前湖水波。
二月己亥晓出城
淡云斜月晓昏昏,风物迟回认故园。竹叶密藏林下寺,桃花低映水边村。
沙柳
沙陀祇见尘土,柳色如逢故人。忆着千条万叶,金明驰道青春。
晚行竹林兄弟相率赋诗 其一
苒苒秋风吹我衣,留连清胜夜忘归。眉横云外新蟾上,雪落林梢白鹭飞。
得老儿到叶县书寄君时
野店鸡啼处,平安信息来。摇旌心未稳,披雾眼先开。
未敢言曾子,犹能学老莱。分阴须爱惜,好为补南陔。
再和子育 其一
易水涿山无苦寒,燕南本是旧家山。山头更觉尧云近,玄鸟徘徊望汉关。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三
孔雀横斜宝扇回,雕龙浮动翠舆来。鱼知迎日争先跃,花会留春独后开。
法部方将九成乐,侍臣迭送万年杯。太平恰似唐虞际,臣主从容赋起哉。
送太守舒郎中赴阙 其一
英谋一发破昏冥,道路喁喁侧耳听。道里啸歌趋雨露,百胥奸猾避雷霆。
闾阎有让风长暖,囹圄无尘草自青。朝罢雍容问民瘼,愿言康乐上宸庭。
逢姜二兄
阒寂桐江地,羁栖远客魂。别家惊节换,此意与谁言。
忽尔声容际,悠然信义存。此时皆逆旅,何日共归轩。
拟田园乐 其四
山色依云闇淡,溪声漱玉玲珑。孤笛醉吹明月,扁舟卧钓秋风。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四
滴叶开花妙入神,酥盘忆看北堂春。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江口道中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二
又书怀
持正率和中丞诸公喜雨 其一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二
和广汉见和东字 其二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一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二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一
将归寄润
元祐元年十二月庚子雪夏首莼湖结冰鹡鸰群集于上者至不可数感而作 ...
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 其 ...
次文渊兄韵
和晦之所感
次来韵
中丞温伯杂端持正与其僚出祖正孺端伯于刘元忠宅某即席赋诗
和彦衡直讲 其四
寄张子直 其二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七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一 吴园
癸未季秋偕子仲都官文渊节推子坚先辈同游东湖分题得东字
上合肥太守侍读傅公
送程给事并次中丞杂端韵
送上官察院归闽中
次皇甫登兴化水亭韵
役兵初自邓来戍邵因问法曹弟动静戏成小诗
答云居佛印禅师
和颖叔游宗华并一绝奉呈
使虏
和庭佐观射
和瑛师
宿舒州境上
陟山登涧
浮沤
和范学士韵 其二
寄观音能老 其二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 其一
次正夫宿留侯庙韵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一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二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六
九日同仲求登高有感
瓦鼓
拟田园乐 其六
和子坚同游东湖游字韵
奉使湖南遇雨寄叔宜
自然
送提点少卿丈还鄱阳
和君时苦热
适婺
寄宁子文
归期
和范学士韵 其八
同游独山 其一
和子仲都官徐孺亭
拙句送通判学士正夫
送刘器之待制知真定府
次佛印韵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