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一

熙宁丁巳蜡祭致斋玉津东园雪中与监礼莘老学士同游西园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上苑亭台看雪飞,清寒十倍胜常时。腊深梅蕊争先出,风急杨花忽倒吹。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可但深宜晚,须知巧耐寒。北人浑未识,祇作棣棠看。

送叶亨仲

宋代 彭汝砺

太学声名二十年,词场少以一当千。词良仅可使执辔,祖逖岂容争着鞭。

文字莫愁蒙酱瓿,功名欲看勒燕然。故人相见如相问,为说萧条雪满颠。

送君时

宋代 彭汝砺

思亲一日如三岁,去家十舍如万里。去明叔也欲别我,枕上闻鸡泪如洗。

丈夫盖棺事则已,君虽白发犹壮齿。奚惭折腰五斗米,三釜及亲胡不喜。

弧桑蓬矢射四方,男子生来志如此。

代人答周朝议生辰赠章

宋代 彭汝砺

我辰邂逅得朱明,一离阴邪一点生。一矢尚存随薄宦,龙驹已老怯修程。

鬓毛久似安仁白,神气初惭卫玠清。南郭丈人慈爱并,远分珠玉助光荣。

和子坚同游东湖游字韵

宋代 彭汝砺

小径行幽草,回塘汎杪秋。风波鱼自乐,芹藻雁同游。

暇日容携酒,晴天好放舟。夕阳归旆晚,更向水边留。

舟中偶言

宋代 彭汝砺

水聚即为沤,沤散还为水。祇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四

宋代 彭汝砺

渌水荷花一片开,池塘终日少尘埃。鸬鹚鸂鶒无穷喜,总拟将迎画舫来。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七

宋代 彭汝砺

百子池塘春复还,五云楼阁晓犹寒。蛟龙影上黄金辇,锦绣香浮白玉盘。

宿蕊万包开雨露,修鳞五色跃波澜。太平既醉恩无报,白首侵寻畏素餐。

答佛印语

宋代 彭汝砺

十方同是一空虚,饮啄随时祇自如。旧日事来长是笑,而今和笑没工夫。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宋代 彭汝砺

彼呱呱者,其孰弃之。彼嬛嬛者,其孰收之。彼禽何知,能字其雏。

飞前则顾,饥啄则呼。孰谓斯人,禽之不如。彼雏之微,皆得所依。

婉娩其音,婆娑其衣。孰谓斯人,乃独无归。我号斯言,以告采诗。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盛德鸿枢后,才华日久新。声名飞海岳,步履望星辰。

棋锐如无敌,诗成似有神。当涂难久滞,行楫桂花春。

送颖叔帅临洮

宋代 彭汝砺

风如疾雷雹如芋,积雪如丘壅道路,积侯车驰挽不住。

见说西人复啸聚,目视阴山欲飞去。积侯文如江海注,一决万里无尽处。

笔落在纸成云雾,气吞云梦八九数。力转丘山缚螭虎,终日笑言公不怒。

三军号令成樽俎,羌戎胆落汗流跗,边人乃至歌五裤。

昔誇禁中得颇牧,今见南阳称召杜。前席宣室疑已暮,勒功燕然无可慕。

归来遍作人间雨,杕杜吾当为君赋。

次张同年德父移松杉石楠海棠各赋一首 其四

宋代 彭汝砺

见说无因寄孝心,自移花种碧山岑。栽培蒙密春先暖,想像迟回日为阴。

多恨祇悲新雨露,遗灵如得旧园林。黄鹂不会人情思,亦向枝头送好音。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十八 秋香亭

宋代 彭汝砺

岂不有春华,不如秋后香。红紫不禁风,黄花耐雪霜。

几时登其亭,采采泛彼觞。

和瑛师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山花时复对行舟,想笑行人易白头。流水尽窥春燕舞,近山晴见暮云收。

溪畔

宋代 彭汝砺

尘绪纷纷今少休,更须一去弄溪流。清风满木春才半,落日明波雨乍收。

懒逐山林群野鹿,欲归江汉狎沙鸥。藻疏菱密吾虽羡,未忍敲针作钓钩。

某在合肥尝梦同子直在横川旧游递中有诗往还子直见招因用前韵来寄

宋代 彭汝砺

春风把酒共溪边,南北纷纷遂五年。绿绶终朝寄尘俗,青云昨夜梦神仙。

诗多老格知难继,易外新闻念未传。彷佛异时佳句在,吾游不敢负横川。

次张瑞甫贪

宋代 彭汝砺

霜浓溪水缩,雨过竹风多。久病予无赖,微吟子为歌。

远心倾塞雁,穷绪委江波。贪饮祇如此,世人谁复过。

和君时约谊甫先生游龙泉失期

宋代 彭汝砺

昨夜天文静,重云宿少微。客游还不值,人事故多违。

照月双泉落,凌风一雁飞。山川虽往复,难值梦魂归。

和君玉捕蝗杂咏 其四

宋代 彭汝砺

南北驱之既,东西长又多。已知蠹人力,毋亦沴天和。

号令趋风雨,鞭笞畏网罗。相看愁欲死,恐未及驩歌。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