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别张伯逢先生

奉别张伯逢先生

宋代 彭汝砺

强鞭驽蹇逐尘踪,百驾方成跬步功。天地有心成草木,蚊蝇无力负衡嵩。

纷然又见瓜期及,晚矣犹思吾道东。一寸古心长自歉,依依馀恨满西风。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沐浴有感

宋代 彭汝砺

去垢如去邪,不欲留毫分。发不止一沐,身不止三薰。

如何迷本原,浴德不自勤。区区养樲棘,俯仰愧前闻。

雁池

宋代 彭汝砺

池水人言是雁池,池边兀坐久忘归。蓬瀛仙子红莲出,湖海幽人白鹭飞。

杨柳垂阴留客佩,沧浪泼翠点人衣。故园一别头今白,目断江边旧钓矶。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莫言法法与尘尘,祇论而今见在身。祇子台山能护物,厮儿临济最疑人。

阿那含果多生叶,优钵罗花别样春。须认铁牛楼上语,一回几看一回新。

读孟子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洙泗三千弟子贤,行藏独许一颜渊。先生出处俱天意,无怪公孙尚间然。

次中丞韵

宋代 彭汝砺

人家碧瓦照朱丹,缥缈烟涛密琐关。缥水北邻千里海,万峰南揖四明山。

鸟啼浮世尘埃外,人在青云道路间。祇恐公归难久驻,匆匆便捧诏书还。

酬熊君惠诗

宋代 彭汝砺

扁舟去江海,邂逅得相亲。趋向亦非俗,尘埃知有人。

我心双古剑,今日独飘萍。空愧诗中意,相期重济民。

昨日饯赵教授行会饮秀楚堂晚徙樱桃花下夜月上正夫设烛于花上光明 ...

宋代 彭汝砺

夜凉月色清如水,天静无风尘不起。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

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富贵功名是底物,人生百年行乐耳。

与磁倅郭公域

宋代 彭汝砺

熙宁天子作文功,拣点官师在学宫。璧水三年嗟我拙,兰英一笑忆君同。

青衫昔日俱强壮,白发今时已老翁。邂逅欲言浑不及,别离三四叹西风。

赋环翠轩池鸂鶒

宋代 彭汝砺

池轩澄澈岸花薰,吾爱微禽独此存。野性尚思江海逸,灵心应识稻粱恩。

春风鼓舞波涛绿,夜月栖迟藻荇繁。沙雁溪凫应羡汝,光辉终日望华轩。

寄伯兄兼问子文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壮志当年欲请缨,孤踪今日尚飘萍。尘埃易染羁容黑,气义难邀俗眼青。

冯客剑寒长自击,伯牙弦古欲谁听。风云勇胆驰燕塞,社稷丹心望汉庭。

思入鹡原愁四散,梦驰莺谷涕双零。客悰愿托诗情见,吟尽清宵卒未醒。

舟中载芍药数本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御衣黄淡名先贵,襭子红多格已尘。归去欲为图画看,却嗟无似赵昌人。

和汉广

宋代 彭汝砺

秀色霜滋重,馀香露洽鲜。鹄巢灵壳媚,海窟夜珠圆。

丹橘非优贡,蟠桃亦浪仙。无嗟后林质,未至太清天。

和瑛师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江城双鲤得诗筒,应念劳劳梦幻中。雷电自知生有限,波澜还悟物无穷。

西口值风

宋代 彭汝砺

逐处烟岚照水村,谁家草色接衡门。山藏曲圃非尘路,花满幽蹊似故园。

海燕斗风轻笑语,林莺带雨巧飞翻。天时似有清明意,自作新歌慰旅魂。

和致远登楼有感

宋代 彭汝砺

昔人已劝莫登楼,年少登楼应白头。鳷鹊雪残冰尚泮,蓬莱云静月如流。

灯棚影阔明千里,乐部声长在十洲。万物莫如公最乐,诗情应祇为民忧。

月夜示子文

宋代 彭汝砺

喜见明月到池东,我时独与孤转同。山光水色饮不尽,更烦佳木来清风。

浩歌一声志万里,飞飞欲到蟾蜍宫。君家玉琴试借我,为君写尽丝弦中。

和颖叔寄佛印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有客寄诗南雍州,清新全占岘山秋。官名便据非常宠,文学元居第一流。

云近蛟龙朝丈室,夜寒星月宿重楼。知公有勇断鳌足,到彼不须骑虎头。

走笔和萧推官迎提举承议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画舫急随江上鸥,犹嗟不及水先流。欲知今日陈雷社,不数当时李郭舟。

送臧梦符秀才归

宋代 彭汝砺

匹马騑騑冒晓征,故人惜别涕双零。青云器业方千里,穷巷生涯独一经。

节目已疏非杞棘,源流不竭即沧溟。馀闲且尽诗书学,莫遣尘埃误性灵。

千乘先生有草堂之吟而人或讥之因次其韵

宋代 彭汝砺

世俗无轻好遁讥,先生岂是爱山扉。圣人固重潜龙诫,君子安为即鹿非。

白水会来朝草径,红尘不敢傍麻衣。金舆应有商岩梦,即听东南一诏飞。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