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衣衫尘土待光辉,议论渊源慰渴饥。鄙远尚思同旧学,疲驽常恐误真知。
壮怀销落非前日,孤宦邅回强此时。万事纷纷知有在,斋心更欲问蓍龟。
元丰己未冬至夜万载驿尝有诗寄广汉今岁万安驿用前韵呈广汉友兄学 ...
道途泥滑水溶溶,嗟尔胡为风雨中。闭户熟眠无一事,浮生多谢富家翁。
奉招正仲
槎头鳊熟物且旨,竹叶酒清人可思。临水登高终日待,此心祇有楚山知。
马上据鞍熟睡
横槊赋诗人健杀,据鞍著睡我閒生。芭蕉居士身犹健,蝴蝶庄周梦不成。
和正仲提举
败谷死灰枯木枝,禅那一味说无思。优昙昨夜花开了,碧眼胡儿知未知。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四
未得临流一醉观,江山应是怨无端。苦吟夜月横诗笔,烂醉秋风把钓竿。
溪濑最宜霜后听,峰峦曾向雨中看。输君瞬息穷千里,苒苒羁怀几万般。
送鄱阳太守 其二
朝星一夜渡寒江,千里瞻依重慨慷。千土定能碑岘首,召南安敢废甘棠。
遗恩未散波涛润,令德长馀锦绣香。吟尽肺肠还自惜,江湖不似去思长。
和游双泉 其三
松柏疏疏吹晚风,清凉分与众人同。泉声出自尘埃外,更在千崖万壑中。
和谒孝肃祠堂
声容不见见灵祠,眷惜徘徊重叹咨。眷牧万家歌旧泽,簪绅百拜望英资。
深图遂失商霖远,清论空随海月垂。欲拾绪言嗟未得,风流喜读大夫碑。
拟赏花钓鱼诗 其十
九重殿阁五云中,閒暇君臣燕乐同。芳卉便成金色界,游鳞如在水晶宫。
承云乐见太平象,湛露诗成王者风。从幸甘泉能献赋,愧无人可似扬雄。
皇甫乞诗为赠因次其韵
忆昔丹书下粉闱,诸公接武上瑶池。势淩雕鹗双鸿翼,香满蟾蜍一桂枝。
议论所存无赘学,声华此去有真知。风松无限溪山乐,时倩秋风寄数诗。
和君时约谊甫先生游龙泉失期
昨夜天文静,重云宿少微。客游还不值,人事故多违。
照月双泉落,凌风一雁飞。山川虽往复,难值梦魂归。
忆程公权
游从邂逅值王孙,万事无穷寄一真。倾盖异时心似旧,望尘今日味如新。
清风遂别江山晓,润泽空馀草木春。欲寄赠言终少取,独为瞻慕共斯民。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一
天女匆忙来献花,庄严净妙一何嘉。儿童更少浑无著,自胜维摩长者家。
和范学士韵 其二
先生亡子众推贤,号慕今犹似恸颜。号竺尝言空是色,南华亦笑泽藏山。
由来世事无穷处,毕竟人生在几间。看著江流长泛泛,可言逝水不知还。
和祖道募耕者赴西北
朝廷今日重农耕,劝募招怀有度程。四海田畴须垦辟,万箱菽粟看流行。
和汉广
秀色霜滋重,馀香露洽鲜。鹄巢灵壳媚,海窟夜珠圆。
丹橘非优贡,蟠桃亦浪仙。无嗟后林质,未至太清天。
桐柏道中见农人有戴其父谒庙者
戴天虽重莫辞勤,力尽何能报一分。我有此诚嗟不待,自怜终世不如君。
答佛印语
十方同是一空虚,饮啄随时祇自如。旧日事来长是笑,而今和笑没工夫。
送皇甫法曹
始余来肥陵,问士得皇甫。经年在闾得,不肯出公府。
樽俎献酬间,为之赋翘楚。今上襄阳官,拙诗愧兼取。
襄阳真名区,碑碣字多古。能因东南风,取以寄予否。
吴园杂咏十九首 其七 观德亭
男儿厥生时,弧矢射四方。兹礼古所重,叹嗟今已亡。
典章可披寻,君试行一乡。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诗寄兄长并示十二十四舍弟
答蜀公奉酬 其二
拟赏花钓鱼诗 其五
送郑寺丞过洪州 其四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一
呈运判学士 其一
使虏
祖道京淮道中酬唱
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
自谢
雨中望皖公山不见因寄提举马大丞 其一
呈刘推景仁
衢州道中
喜择之子文至桐江次伯兄韵
寄致政侍郎
寄春卿
大暑道中
与文渊游聘君亭分题和文渊亭字韵
过扬澜
寄君时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 其一
江口
和子仲都官徐孺亭
琴渚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二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七
和初夏
戏招史秘校
韩氏周宣王时为侯尝入觐而归显父饯之尹吉甫作诵今司空康国公既老 ...
记京中
又寄佛印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六
病居寄程德林
道傍松竹
宿圆通寄佛印
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 其二
舟中载芍药数本 其二
寄润之弟兼附呈伯兄 其三
送池须文长官
送张子固
次友人韵 其一
和李潜夫同年并简宁文渊时二君在鄱阳
冬日道中作
送提点少卿丈还鄱阳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一
答蜀公奉酬 其三
次正夫宿留侯庙韵
到雄州不得家书
和晚北园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四
和梅堂祖心禅师答潭州知府谏议谢凡五遣人召禅师不往 其三
自然
清世闻提举承议先行驰寄小诗
和正仲提举 其一
秋日吟二首呈诸友时在合肥作 其一
马上见蜀山
千乘先生有草堂之吟而人或讥之因次其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