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石泉

与石泉

明代 邵宝

我醉欲眠君且坐,君如倦坐亦归休。明朝有意抱琴至,歌我风梧满院秋。

诗人邵宝的古诗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一 木樨

明代 邵宝

小山歌罢剩条柯,漫道香多色未多。千古广寒真赏在,满天风露夜如何。

题石庵画竹

明代 邵宝

萧萧数叶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送秦思鲁

明代 邵宝

秋酌薇堂别思遐,喜占春信对灯花。喜来武爵辞君锡,此去文章为国华。

寒岭乔松方挺节,晚园硕果亦回芽。遥知京邸承欢地,刚说辞家又到家。

赠郴阳何都宪子元巡抚云南 其二 述职方事

明代 邵宝

疆圉萧条轸帝心,职方使者奉纶音。西关不杖张骞节,北野真赍郭隗金。

秋水骅骝千里近,春风苜蓿四郊深。燕云一望连秦树,剩许山川入壮吟。

舟中和唐诗五首 其三 岳阳晚景

明代 邵宝

木下秋风起,青山送雨归。日低真见落,云远不知飞。

江色烟中淡,鸿鸣渚外稀。倚阑情未极,寒气湿人衣。

容春轩六咏 其三 先春台

明代 邵宝

两树分红白,同然见复心。开花还结子,吾道古犹今。

十月望日冯按察邀予登璨山高处观庐仙丹井至于新筑中台上台述兴二 ...

明代 邵宝

行过青山复璨山,几层云磴几松关。中岩泉落龙犹卧,上界坛高鹤未还。

十月风清双篴远,五湖波阔一舟閒。凭君着我题名处,应在丹崖万仞间。

都昌瞻陶母像

明代 邵宝

穷巷欣来长者车,淹留深愧食无鱼。青丝一缕并刀下,挽得中原九鼎馀。

顾与成送犀带纻履受履还带

明代 邵宝

箧笥逢灾一荡然,故人带履荷相怜。故行我已违初志,在得人还看老年。

台省无声犹实地,山林有梦岂通天。小诗甚愧琼瑶报,又向东邻乞简笺。

过昌山用欧阳圭斋韵

明代 邵宝

江自袁来一道斜,万山回首正思家。游云润足滋胸臆,活水清堪漱齿牙。

薄暮更闻林外鸟,馀春犹见道傍花。铃冈高处多奇观,已办明朝踏软沙。

题画送胡仁夫 其二

明代 邵宝

东山寺里相逢地,陆子泉头再会年。震泽烟波彭蠡月,乾坤回首一茫然。

寄南都三友 其三 钤冈严翰长

明代 邵宝

神仙官府在蓬壶,学士文章赞圣谟。静里经纶书四部,公馀记注赋三都。

星辰阁道怀前此,风月钤冈认故吾。岂不怀人如室远,东南烟水自江湖。

寄题宜兴李宗源双桐用吴宁庵韵

明代 邵宝

双桐自比双南金,地得宽閒谢斧寻。吴老诗题从始植,文郎图画已成阴。

霜黄碧叶秋将及,月白青枝夜不禁。吾树在庭须客赋,为君还作短长吟。

红梅一首用涯翁壬申岁韵

明代 邵宝

红梅阑畔兴无涯,颇觉诗从去岁赊。贞白心肠元绝物,寻常颜色自成家。

品题合著孤山月,行辈休论二月花。剩取馀情与来岁,只今谁逊复谁誇。

寄题钱水部诗冢次沈石田韵

明代 邵宝

钱翁作诗冢,粤惟己巳年。厥地乃旧游,山水相延缘。

翁诗出翁心,混混真源泉。譬诸山泽臞,勤修欲成仙。

载赓阳春调,剩读秋水篇。知音孰云少,三叹闻朱弦。

嗟予遇君晚,纵言及前贤。官衔列水部,诗名亦由天。

投簪谢明主,瀼西视琴川。点检手所笔,清兴常飘然。

天机忌独泄,穴置还幽玄。行将化为石,万古存贞坚。

寻常有匡山,头白归青莲。韬光伺来哲,古道君有焉。

偶过听松听竹间泉

明代 邵宝

削壁皴斧痕,下有洞如屋。积铁不知年,时许莓苔绿。

送萧户部

明代 邵宝

水衡之司天下七,算舟通楮时制同。京师南来四千里,浒墅实当吴会中。

地官主事延平彦,鸾栖旧在吴江县。政平如水起歌谣,今之歌谣乃重见。

司徒搉课岁有常,数或不经宁惠商。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

萧君不苛亦不纵,隐然名为司徒重。江边野老阅人多,独汲山泉远相送。

泉上赠钱水部

明代 邵宝

君来访我庐,我方行山中。命驾即我所,浩兴乘天风。

风晨与雪夕,今古将无同。岂在形迹间,所贵心相逢。

我有一勺泉,坐奠桑苧翁。载酌持献君,侑以金芙蓉。

或歌沧浪篇,声在涧水东。君闻乃和之,击节秋山空。

坐我石坛上,共听风前松。

梦希翁

明代 邵宝

云顶仙人入我梦,玉台之冠杖青藜。不知此地是何所,山水满坐风披披。

仙人命予歌古诗,把酒向天天听之。平生意气重韩孟,壮大何以酬相知。

仙人仙人今茹芝,清时吏隐非予谁。春秋经世二三策,化作水上沧浪词。

沧浪清浊两言足,仙人一笑天无涯。笑声到耳惊梦破,惟见寒月悬松枝。

云庄十石辞 其三 临沧

明代 邵宝

山北顾兮又东,云冥冥兮海濛濛。扶桑眷兮安在,空叹息兮桴翁。

邵宝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