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夹山长老兼示石门蹇大博

赠夹山长老兼示石门蹇大博

宋代 沈辽

古佛不灭法,处处唯青山。如来大道场,多出荆湘间。

吾闻夜山胜,欲往倦跻攀。一接老师语,已如陟孱颜。

秋风孤猿啸,绝壑古松殷。夜半天乐清,龙象稽首还。

为我告卓令,法乐元非艰。欲令沉痾愈,邂逅医至闲。

诗人沈辽的古诗

题上天竺天仙阁

宋代 沈辽

久厌朝市冗,粗能忘盖缠。头依梵呗忘,行结西方缘。

山前种香稻,山下流清泉。此忘既岑寂,此心良泰然。

法师清净观,招我修初禅。斯言倘不践,何路休馀年。

古兴十六首 其三

宋代 沈辽

我不叹白发,安得新少年。往者不失势,后来岂能贤。

世间亦多士,倚伏良有缘。寄语夸夺子,古人已皆然。

清泠台

宋代 沈辽

清泠不在境,石峤乃天成。我无卜筑功,为台亦强名。

南山岂不佳,不见浮云生。青溪淡无绪,何处宾鸿声。

谁云饮酒乐,正欲乱其明。不知弹琴士,何用物外平。

清冷亦强名,指象真砰砰。落落晞白发,身世秋毫轻。

题广严禅师房

宋代 沈辽

二十馀年谈性空,不知强聒尽无功。愁来白发如秋草,为置浮生断梦中。

古兴十六首 其十四

宋代 沈辽

我意不自适,何为浪多忧。草舍亦无事,浩如水中舟。

陵谷尚或迁,百年为谁侜。不作亦不止,生肇知吾优。

古兴十六首 其四

宋代 沈辽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题熙怡亭

宋代 沈辽

齐山翠微青天外,西邻还云脩竹里。不如道人熙怡亭,巍然迥出青溪水。

云谁穷高视千里,亦不沮洳埋蓬藟。清晨门外千家供,落日香销一禅几。

欲知道人熙怡乐,泛舟偏向江淮舣。游人莫问老夫名,聊咏春红与秋紫。

顾浦观潮

宋代 沈辽

放舟顾浦望江流,烟雨冥冥小麦秋。长忆故园游观乐,不知此地有潮头。

张公洞下

宋代 沈辽

道人升天久不回,至今洞门向北开。当时仙仗人不识,白云缭绕山间来。

闯然初望烧香台,百步九折多苍苔。仙官委蛇剑佩肃,霓旌羽盖光漼漼。

鹤驭欲下风作媒,雪猿白凤势欲颓。嵌岩石乳谁敢饮,洞下风水声如雷。

龙车遥遥断消息,数百年来化为石。六朝人物丘墓坏,白骨尽为泥土蚀。

吾昔已炼九华丹,欣寻二洞穷幽寂。稚川方求句漏令,长史亦赖旌阳力。

手种青精期可择,未能脱去空羁靮。

篮舆往来不惮勤,搔首山前发斑白。

招静之

宋代 沈辽

浙西夫子蚤相陪,解印新从海上来。借得溪边五亩宅,与君共酌任公台。

静照庵

宋代 沈辽

扰扰百年何可为,正应静处得忘机。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

古兴十六首 其十三

宋代 沈辽

落叶何足叹,岁暮皆枯枝。白发不可摘,我老谁不知。

荣瘁乃常理,日月潜推移。庄生强欲下,祗能解人颐。

池阳 其二

宋代 沈辽

水南残钟水北清,浮云断处玉钩明。持杯欲饮还看帽,十里春江如镜平。

云间

宋代 沈辽

野田茫茫秋水清,生尽蒲蔍无人耕。不知三吴地力壮,老鹤空向烟中鸣。

将行泊潇江

宋代 沈辽

悯悯久同巢幕燕,翩翩今作北归鸿。湘山潇水愁无度,更泊孤舟夜雨中。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三

宋代 沈辽

海水浩荡烟苍茫,我欲求渡无舟航。东西路迷何苦渡,楞伽山下秋风凉。

奉赠仲益南上

宋代 沈辽

昔日钱塘布衣客,画舸摇摇出淮北。画间新佩青铜章,行著绿衣归故国。

汉水西流云梦泽,高堂老人头未白。兄弟频年收美科,公卿要途声寂寂。

公车荐章动盈束,万里青云不遗力。老夫在吴始相得,惠停高车践荆棘。

相见匆匆如梦寐,尔来无复人间迹。子方策名在清时,霜天正可抟鹏翼。

遥知后会不可期,吾心已作南山石。

复作过商翁墓 其一

宋代 沈辽

当年不佩封侯印,后世谁寻堕泪碑。定远将军岂夸勇,关南常侍最能诗。

故人不解传遗事,五岭犹能识信旗。墓下寂寥无鼓角,秋风独向白杨悲。

甲辰年五月十五日夜澧阳观月

宋代 沈辽

少年怅不乐,明日何为哉。扬眉一遐赏,寂寂更伤怀。

念昔吾州乐,泛舟湖上来。佳宾适所好,欢计成金罍。

妖歌有送响,度曲清且哀。留连夕阳下,夜色起山隈。

光明水晶域,素彩中天开。龙香弄微风,四顾绝纤埃。

澄波照上下,倒影出瑶台。红烛渐向微,始知夜漏催。

美人屡更衣,含笑玉山隤。欢乐殊未央,鼓枻中洲回。

人生无忧患,遇乐且衔杯。怅余失交臂,万里来天涯。

羁愁那无感,情虑长如灰。神游忽自笑,安知顾形骸。

零陵观大水

宋代 沈辽

春雨淫不已,江水一夕涨。初闻渐其一,离明已三丈。

老弱走山去,浮沉困丁壮。高楼半欲没,木杪维舟舫。

睢阜已怀襄,那能辨闾巷。升高瞰其下,犬牙萦叠嶂。

始知地形隘,何由保无恙。湘川浩东下,其势不相让。

安得驱山泽,移徙就空旷。市井安且平,黎民获生养。

群流亦适性,千里肆夷漾。斯怀知未遂,蓬茆独怊怅。

沈辽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2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