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宋颂九首 其六 皇祖

宋颂九首 其六 皇祖

宋代 石介

既剪二盗,圣武烜耀。荆潭蜀吴,如拔腐草。

诗人石介的古诗

岳色

宋代 石介

春近满鲁分,雨馀堆汶河。
浓云映不尽,残照射来多。
高与在临县,闲临月上坡。
特开西北户,爱此郁嵯峨。

剑门读贾公疏诗石

宋代 石介

剑门驻马立踟蹰,读尽新篇味有馀。
关令多情兼好事,诗名留得贾公疏。

送进士高枢拱辰

宋代 石介

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
其道卒无患,二子为藩离。
吾才诚驽弱,十年空孜孜。
韩阃与柳阈,岂敢辄潜窥。
二氏方肆行,斯文日已衰。
手持万丈斧,欲往断其枝。
以次及根柢,使不复蕃滋。
高生吾之壻,乃肯从吾为。
示我文一编,言辞不葳藤。
翅羽虽尚短,已去磨尾箕。
气力虽未全,已能搏蛟螭。
吾日觉老大。韩柳难企斯。
吾子年始壮,勇若熊与羆。
李汉不足慕,晦之当并驰。

刘栖楚拾遗

宋代 石介

此节宁甘刚则折,平生不肯曲如钩。革囊裹血将何用,一污龙墀死即休。

刘生病归

宋代 石介

泰山山前有琼圃,其中不树蕨与薇。
千头绿竹瑶实甘,百亩玉芝丹粒肥。
麒麟于于凤凰饱,鼓烈奋臆扬清辉。
徂徕山下少耕锄,蒿藜满圃无芳菲。
驺虞不住鸾鸟去,日暮啁啾燕雀飞。
嗟哉刘生失所投,不住泰山徂徕依。
经年彩掇不得饱,正是新春癯瘠归。

入蜀于左绵路次水轩暂憇

宋代 石介

水轩聊得恣吟咏,拂拭衣裳尘土多。
蜀道三千里巇险,宦途五十驿风波。
暂休又作故山梦,闲唱还成劳者歌。
几斗米牵归未得,空怜满眼是烟萝。

李英公绩

宋代 石介

一言容易废忠谋,徇主从昏可自尤。今日始知辜付托,当时齧指血空流。

西北

宋代 石介

吾赏观天下,西北险固形。
四夷皆臣顺,二鄙独不庭。
吾君仁泰厚,旷岁稽天刑。
孽芽遂滋大,虵豕极璮腥。
渐闻颇骄蹇,牧马附郊坰。
吾恐患已深。为之居靡宁。
堂上守章句,将军弄娉婷。
不知思此否,使人堪涕零。

宋颂九首 其二 圣神

宋代 石介

二国之君,各保尔土。虎凭于山,莫予敢取。蛟凭于渊,莫予敢侮。

万其年兮,关鐍以固。

宋颂九首 其六 六合雷声

宋代 石介

往在艺祖,未遑拓㝢。遗我圣宗,启此北土。敢告太庙,惟皇孝武。

袁高给事

宋代 石介

掷毫不肯草丝纶,宰相难巡命别人。
明日执迥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

士廷评相会梓州

宋代 石介

道视荀杨虽未至,分于管鲍已知深。
一千二百日离别,五十六驿外相寻。
重欲同君注周易,且来共我听胡琴。
月留屋角不下去,似与清风怜苦吟。

赠张绩禹功

宋代 石介

李唐元和閒,文人如蜂起。李翱与李如,言雄破奸宄。

孟郊及张籍,诗苦动天地。持正不退让,子厚称绝伟。

元白虽小道,急名愈弗已。卒能霸斯文,昌黎韩夫子。

吾宋兴国来,文人如栉比。黄州才专胜,汉公气全粹。

晦之号绝群,平地走虎兕。谓之虽駮杂,亦文中骐骥。

白稹洎卢震,江沱自为水。朱严兼孙仅,培塿对岳峙。

卒能霸斯文,河东柳开氏。嗟吁河东没,斯文乃屯否。

汨汨三十年,淫哇满人耳。粤从景祐后,大儒复倡始。

文人如麻立,枞枞攒战骑。徂徕山磊砢,生民实顽鄙。

容貌不动人,心胆无有比。不度蹄涔微,直欲触鲸鲤。

有慕韩愈节,有肩柳开志。今读禹功文,予戟寒相倚。

实光千里高,飞出破屋里。龙音万丈长,拔出重渊底。

雷霆皆藏身,日星或失次。我惭年老大,才力渐衰矣。

禹功气奔壮,今方二十二。前去吾之年,犹有十四岁。

今读禹功文,魂魄已惊悸。更加十四年,世应绝俦类。

卒能霸斯文,吾恐不在己。禹功幸勉旃,当仁勿让尔。

宋颂九首·汤汤

宋代 石介

汤汤其江,区区尔孟。
一夫当关,不知天命。
曦固于穴,蛙负于井。
咫尺之地,为可以骋。

蜀道中念亲有作

宋代 石介

东望庭闱魂欲销,层层云栈上岧嶢。
江声山色情多少,相伴西来慰寂寥。

宋颂九首 其一 莫丑

宋代 石介

莫丑匪虺,莫悍匪兕。有鋹在南,毒螫不已。沸汤热火,暴我赤子。

宋颂九首 其六 皇祖

宋代 石介

既剪二盗,圣武烜耀。荆潭蜀吴,如拔腐草。

汉成帝

宋代 石介

郁郁朱云志不神,上方宝剑欲生尘。
空留折槛旌忠直,左右何赏去佞臣。

宋颂九首 其二 六合雷声

宋代 石介

匪民之嚚,为贼俘虏。往吊其民,王泽时雨。往伐其罪,王师虎旅。

送奉符县监酒税孟执中借职

宋代 石介

东西两处各天涯,去国还乡喜又嗟。
邹峄山藏孟子宅,海棠花落蜀王家。
深知周道非彝酒。可罪唐臣乞税茶。
三载此心无一事,闻经绛帐日常斜。
石介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1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