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秉之咏走马镫

次韵秉之咏走马镫

明代 王鏊

夜深银烛晃屏帷,铁骑森森俨欲飞。勇若昆阳富大敌,疾如垓下溃重围。

达观一笑真儿戏,默运谁能识气机。安得儿曹三百万,阴山直唱凯歌归。

诗人王鏊的古诗

送李端彝端行昆仲还嘉鱼 其三

明代 王鏊

乌林有鸟不安巢,闻有搀天赤壁高。我欲因之访遗迹,侧身南望首频搔。

送谢祭酒之任南雍

明代 王鏊

峻节高怀自可亲,两年史馆况为邻。久甘静退元非病,稛载诗篇亦未贫。

台右人才多近古,当今师道复何人。看详学制伊川在,士子东南要一新。

双湖诗为佥宪谢廷柱作

明代 王鏊

嵯峨灵峰岭,苍茫寓国山。两湖分映东西间。两湖相去无十里,龟龙天池相对起。

朝游长林暮小沚,荡舟欲行行且止。君非渭川叟,公侯封已晚。

又非鸱夷子,烟波去不返。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

内阁赏芍药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张席阶前对凤池,天香还发去年枝。春归香地偏应早,花到今年分外奇。

锦幔不收风力软,玉盘频昃露华滋。扬州胜事何须说,黄阁今成几卷诗。

和秉之再到京口有怀别时之作

明代 王鏊

长江不断流今古,客子重游感岁时。白发催人来有信,青山笑我去无期。

城边灯火孤舟梦,天末楼台远道思。风物依然人不见,月明双雁起前陂。

孝宗皇帝挽章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宫车仍跸路,陵寝却因山。天意悲风惨,皇图化日閒。

圣神三代上,礼乐百年间。北望飞龙远,髯弓动莫攀。

次邵侍郎国贤见寿之韵

明代 王鏊

杖藜晓上清风阁,北望云山渺云壑。怀公不见诵公诗,清庙朱弦为谁作。

晨星落落今数公,平生出处将无同。我生与世早多忤,乞身归卧湖山中。

伻来远致两罂水,风致年来那有此。品题未拟桑苧翁,煎法曾傅玉川子。

力田自好任逢年,陇云寄我山中篇。汉庭共诧大人赋,那知山泽非臞仙。

与公周旋亦云久,不饮每酣公瑾酒。子牟魏阙本江湖,公也那能忘黔首。

我心古井终不波,杞人之忧忧岂过。缄诗远寄惠山下,问公究竟其如何。

代简速仲山

明代 王鏊

渐觉交游少,常嫌公务忙。印初辞省内,节未向河阳。

天遣閒多日,君常醉几场。贫犹能酿酒,病不废诗章。

竹卷题堪续,茅斋兴甚长。可能醒过日,况是语同乡。

道里东西近,情怀尔汝忘。比来閒可得,别后望徒伤。

坐只匏分席,香馀菊佐觞。便来同一醉,郑驿不治装。

晚渡白洋湾

明代 王鏊

扁舟深夜尚孤征,兀坐蓬窗看月明。两岸秋虫互相应,不知端复为谁鸣。

饮云龙山放鹤亭

明代 王鏊

把酒高亭迟日晴,青山无限赴彭城。地横山楚英雄气,水泻南徐感慨声。

燕子楼前春草合,虎牢关外暮云生。不知放鹤人何在,辽海茫茫万里情。

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其二

明代 王鏊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花落又作 其一

明代 王鏊

报道花开方自喜,忽闻花落更成伤。东风太是无情物,故作春来一日狂。

苦雨二首

明代 王鏊

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望望惜雨乾,事秧胡大缪。

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山头争出云,不断如饙馏。

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

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

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

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

野人献菊碧色每丛作双鸟并立名鸳鸯菊为之赋诗 其二

明代 王鏊

枝头两两立东西,知是鸳鸯不独栖。一种贞心谁得似,庐江小吏仲卿妻。

赠杨君谦

明代 王鏊

夙怀抱悁独,行与世多忤。京华二十年,壮志遂迟暮。

悠悠深巷中,尽日断来屦。杨子独何为,逝言远相顾。

移家浊沟上,破屋终不去。人问何以然,无乃以我故。

朝过讲道玄,暮过话情素。君慕哀骀他,我思黄叔度。

相见各欣然,谁能诘其故。我欲永从君,君且为我住。

无为忽去兹,云山恣高翥。蓬蒿张蔚宅,依然还块处。

侄延学作亭湖上甚壮欲予诗以落之率成二首 其一

明代 王鏊

几醉池亭雪色醪,近闻亭子势尤高。白鸥不避新翻曲,黄鸟时窥旧赐袍。

波影半帘云滉瀁,山形四面画周遭。我来壁上题诗句,秃尽山中顾兔毫。

松石斋

明代 王鏊

苍松落落偃虬龙,片石谽谺耸碧峰。石倚松根添瘦漏,松穿石罅转丰秾。

岁寒永结三生契,茅土曾加万户封。圣代祗今须柱石,大山长谷可能容。

归自西洞庭阻风登鼋山绝顶

明代 王鏊

亲朋挽衣留不住,逆风舟向平滩驻。滩头寂寞谁与言,青鞋飞纵颠厓步。

鼋头戴山山不崩,东望东海西吴兴。群峰罗列七十二,如拱如立如奔腾。

我行天下亦多矣,所至有山或无水。其间有水却无山,何处能兼山水美。

苍茫万顷浮孱颜,惟有海上三神山。杳然可望不可到,不如此地日夕随我往与还。

胡为十年才一到,风乎尔知吾所好。

亲政篇

明代 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试院赠外帘吕推官

明代 王鏊

棘垣深锁夜厌厌,每听钟声识外帘。咫尺相看成不语,两心对越幸无嫌。

青镫晃晃官曹接,白战沉沉号令严。一月春光人不见,归来庭草落红纤。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