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欢娱良夜喜更长,恼杀多情同舍郎。枕冷衾寒眠未得,春风只隔一重墙。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九 餐菊
秋菊可餐服,落英多晚香。不知骚赋后,才思有谁强。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六 折菊
秋来开几丛,宛见晋人风。折向东屏笑,樽中酒可空。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一
排难应须让鲁连,邦家民物总安全。至今父老思遗德,每对诸孙话昔年。
韩蒙庵先生同留夏雪洲馆中韩以诗留别遂次其韵
閒身江海上,世事每嫌听。吟藁逢人论,扁舟到处停。
雪销新水绿,云尽远峰青。何事思归早,潮生未满汀。
为家兄以中写归乐图并赋诗以寄
半生行役走风尘,年老还家乐更真。遥想岁时欢聚处,可能相念未归人。
送僧归吴兴用杨进士韵
暂将踪迹寓京畿,海鹤江云处处飞。老托鹤藤随作伴,贫收碎帛破成衣。
吟边灯影同清夜,别后钟声隔翠微。愧我浮名苦相伴,何缘参谒叩禅扉。
又次闻雁韵
灯残孤馆独醒醒,断雁那堪此际听。老去雁怀浑似水,年来踪迹尚如萍。
一天霜月飞何处,千里关山想宁馨。料得豪家无此况,酣歌清夜对娉婷。
适閒翁以松蕈风销见饷以诗戏呈
寄来佳品见高情,露菌风销始识名。翠釜煮时云朵朵,玉纤传处雪盈盈。
香甘绝胜牛酥饼,嫩滑偏宜豆乳羹。却爱老饕难便饱,吟肠依旧作雷鸣。
挽徐母
平生嫠居冰雪清,教子读书名已成。正期禄养体长健,俄闻凶讣人皆惊。
柳杨青青杨子渡,江山依旧来时路。春风丹旐引归航,遗骸并葬良人墓。
题木香五色鸟
彩翮翩翩五色齐,惜春犹解惜毛衣。恐应花底藏金弹,款下枝头又欲飞。
寄一瓢余君
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井臼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
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雪夜凯师留宿戏赠
自笑年将老,无繇断爱憎。闭门辞俗客,下榻待吟僧。
茶煮春冰溜,梅横雪夜灯。要能同此趣,京国许谁曾。
题兰蕙轩
陈氏好兄弟,宛如兰蕙姿。幽馨殊可爱,雅操不求知。
但自栽培好,何妨采佩迟。丛深滋雨露,茁长满阶墀。
芳泽传先世,香名达盛时。和风同一室,相对两怡怡。
寿雪洲
半百才过一载馀,鬓须如漆美簪裾。富将诗礼传先业,老向田园乐隐居。
椿桂阴森环第宅,芝兰萌茁满阶除。况闻贤母冰霜操,千古名传太史书。
玉笋晴云
聚散不可常,飘飘任舒卷。山人去莫留,影逐孤帆远。
宿雨源上人山房写怀
西风林下鬓萧然,转眼中年近晚年。踪迹自怜飘泊里,情怀偏爱寂寥边。
秋灯茗椀同僧话,夜月藜林对鹤眠。自喜拙谋从事简,岂应高尚绝尘缘。
题友竹轩
梅易飘零松已老,此君交久更多情。晚凉移榻就林影,秋夜读书来雨声。
劲节岂随时俗态,虚心常结岁寒盟。王猷未必非知己,直造敲门肯见迎。
题杏花春色卷
年来芳杏种成蹊,结得数椽茆屋低。草色阶除看虎卧,花明帘幕听莺啼。
晓天白映梢头月,雨径红粘屐齿泥。自是董仙风致在,渔郎休道武陵溪。
凤台春色
台上凤凰鸣,朝阳树色明。停舟一登眺,春意满都城。
寄徐九鼎
氏族南州派,遗风亦好潜。幽居邻陆羽,清艺祖蒙恬。
地近傍城角,花深露屋尖。年来怕徵起,踪迹隐鱼盐。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题静照轩 其四
题画双鱼
题桂花士女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三
峡中杂咏 其三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三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题江雨轩为耦武孟作
聚玉堂为吴主簿赋
种竹 其四
送李教谕之无锡
题真上人竹茶炉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竹深处为刘孟功题
题竹寄浦懒翁 其一
为张生写竹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题邹园十咏 其二 水石轩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一
题源隐
种竹 其六
题清适轩
过梅花堂
再用韵留别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月夜过瞿塘
题凝碧书房为江阴徐孟熙赋
送吴中书南京复职
寄乡友沈得渊
夜发资县
代作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哭林侍讲
月篷轩
送陈尚宾还靖州
送杨得昂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谢吴中寄惠佳茗
代雪洲端阳招客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 其二
写家山图赠松江陆宗善
题雁 其一
雨夜宿实上人山房因题于竹石图
写竹 其三
送僧怀师古庵住惠山并写竹枝以赠
送吕永明复任饶州司税
题枯木竹石寄马桓仲
送郑御史致仕归义门
钓诗钩
暇曰读楞严经偶成
题江村渔隐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五
湘潭晓云 其二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