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驲骑南征向七闽,海霞红映锦袍新。威行霞胄严边备,节秉旌旄识近臣。
花柳城池烟外晓,桑麻村落雨中春。圣心务在安黎庶,使者应知慰远人。
忆故妻
悼亡又是十年馀,男已成婚女已归。翻觉而今悲更切,客中穿尽旧缝衣。
扈从回京舟中渡江而作
千里楼船江上还,狂歌醉舞浪花间。今宵对酒莫辞饮,明日到京无此閒。
落日寒潮扬子渡,澹烟衰草秣陵山。壮怀不必悲前古,共整鸣珂候晓班。
写竹 其一
琅玕节节粉痕香,翡翠毵毵凤尾长。退直玉堂新月上,一帘风露晚生凉。
分翠轩为弘道赋
邻舍屋头多种竹,知君庭下不须移。月斜君影来虚牖,雨后行鞭过短篱。
一榻清风难独赏,两家幽致共相宜。余今亦有王猷癖,直造宁论主者谁。
雨夜宿实上人山房因题于竹石图
竹窗清夜听风雨,蒲座同僧对一灯。自笑身形癯似鹤,谁知心事冷如冰。
茅庵近漏牵萝补,茶鼎将枯汲涧增。明日天晴过湖去,云山烟树绕平陵。
别南京
紫禁钟残万马奔,晓随仙仗出都门。送行随尽亲朋意,扈从深蒙圣主恩。
日出海霞红散綵,雨添江水绿生浑。凭高回首瞻钟阜,王气龙蛇势独尊。
潼川驿宰潘君复任持卷求诗
三年传舍官如旧,来往追随不厌频。扫径惯迎天上客,折梅长寄陇头人。
驿楼树暗淮烟晓,官棹花明楚水春。待我南归重经过,索茶呼酒莫相嗔。
思报
一饭尚云报,况此登金门。缕衣与粒食,要识皆君恩。
题斗方山水
雨过乱泉流,风声满树头。山斋如斗大,容得许多秋。
写竹送张文惠归梁溪
退直归来腕已劳,因君灯下又挥毫。持归好向人间说,拾得池头綵凤毛。
送朱生回
雁落烟汀远树微,扁舟江上送君归。到家正好新醪熟,应向堂前戏綵衣。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
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次韵张真人所画潇湘意 其一
翠竹苍烟两岸秋,扁舟曾忆度湘流。偶来琳馆看图画,彷佛推篷宿雨收。
为翰林典籍沈民则题乐琴书处
沈君搆华轩,藏书复藏琴。书以载古道,琴以传古音。
古人不可见,唯此悦我心。我心既自悦,外虑俱销沈。
凉生深竹净,日转高梧阴。弦诵苟世守,奚须满籯金。
雪夜凯师留宿戏赠
自笑年将老,无繇断爱憎。闭门辞俗客,下榻待吟僧。
茶煮春冰溜,梅横雪夜灯。要能同此趣,京国许谁曾。
送谢长司归山西守制
左迁花县居莲幕,故道经行尚避骢。正待瓜期登上考,遽闻椿寿告初终。
松楸望远愁云外,山水程多泪眼中。更好节哀思为国,莫徒伤毁恸苍穹。
为徐学正曦叔寄题其尊翁晚香卷
徐君素高尚,雅志难适俗。慕彼柴桑翁,种此篱下菊。
黄花秋正繁,白酒时一漉。一觞聊独倾,三嗅仰馀馥。
有儿抱遗经,典教濂溪曲。迎养固靡遑,时奉千里禄。
较之五男儿,此时亦已足。何当结比邻,岁晚相往复。
五月蒙赐衣五端
自知素蹇劣,谬忝列近侍。孰云载笔勤,清近日无事。
圣心念长夏,恩以絺绤赐。感激既盈襟,持归复满笥。
光荣动邻曲,喜色见僮婢。服之固难忘,无补独深愧。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写秋林高士图并题
我昔山中日日闲,不因临水即登山。而今役役风尘里,此趣犹存点染间。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又次闻雁韵
重过小姑山
送子南归二首 其一
病中雨夜(二首)
暇曰读楞严经偶成
挽筠涧解先生 其二
喜家兄以中自滇南归
长芦道中晚眺闻明日驾至德州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三
挽彭秀才叙古
寄钱汝容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二
和曾侍讲古意
适閒翁以松蕈风销见饷以诗戏呈
题邹园十咏 其十 蒲石
写墨竹遗人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和祭酒胡先生题种菊韵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题静乐轩 其四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二 灌菊
宿维扬
别蓬庵
戏贺俞行之纳宠兼简同舍谢郭二秀才发一笑粲 其一
题枯木修篁图
送叶经历致仕归建宁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一
藏晖阁
送潘知县之馀干
赠孙碧云还武当
峡中杂咏 其九
重过虎丘马天雨上人写画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送王知州复任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寄刘士俊
清江碧嶂
寄乡友沈得渊
送玉林师赴会还闽中
北京八咏 其四 太液晴波
题邹园十咏 其二 水石轩
送殷叙宾
济宁分水闸访乡人王大使
题孝子曹镛卷
送范宗辉归四明省亲
题万安山樵
偶成题画
出塞述怀
梁不移先生以诗示其子修撰用次其韵
米家船
北京八咏 其五 蓟门烟树
北京八咏 其三 琼岛春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