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晓入清河舟中眺望

晓入清河舟中眺望

明代 王绂

风帆晓入清河口,野岸晴飞白鸟群。水入淮流千里合,路通齐地一支分。

驰心辇下常看日,回首江东已隔云。试问县楼应不远,夜来更鼓月中闻。

诗人王绂的古诗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明代 王绂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送陈尚宾还靖州

明代 王绂

嗟余湖海度年华,尔复飘零更可嗟。旧业复归翻是客,异乡重到即为家。

江连云梦孤帆远,日落衡湘断雁斜。后夜月明何处泊,相思回首各天涯。

赠朱编修

明代 王绂

朱君乃是青云器,读书不负平生志。向曾龙跃禹门雷,跳浪翻空应得意。

声名藉藉动京华,策对明廷众所誇。鳌首已攀蟾窟桂,马头还看凤城花。

斯文仰羡增光显,称述犹存赠行卷。铿锵金石韵相宣,远大期君意非浅。

君今宠擢登銮坡,玉树花深响佩珂。五色文章成黼黻,九天光采动星河。

嗟予久已闻英誉,势比云泥固难会。年年枯死案头萤,四十无闻何足畏。

不期邂逅同清朝,菲才未免旁人嘲。痴蝇附骥亦致远,托身愿结青云交。

赋椰瓢

明代 王绂

炎方充贡物,颁赐出金门。外表匏瓜质,中涵雨露恩。

香甘宜作果,坚确可刳尊。铭刻须珍袭,留荣及子孙。

月夜过瞿塘

明代 王绂

瞿塘滟滪足风波,一叶官航抵暮过。峡尽顿看江路阔,山开尤喜月明多。

图分八阵石犹在,柱锁重关铁未磨。惆怅英雄俱已矣,令人千古独悲歌。

楮巢为王可贞先生赋

明代 王绂

林下萧然人似鹤,剡藤蒙密作幽栖。高眠可当梅花帐,深掩难容燕子泥。

窗牖透明云影薄,屋梁生白月痕低。新诗不用裁成卷,客到时教就壁题。

题竹寄浦懒翁 其二

明代 王绂

晚节喜长存,阳坡大托根。年年春雨后,生子又生孙。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三

明代 王绂

屋外青山画不如,屋头高树影扶疏。晚来宾退轩窗静,一榻秋声夜读书。

谢吕先生惠幅巾

明代 王绂

乌纱寄惠承高谊,两带翩翩一幅全。制度带从周礼出,风流得自晋人传。

寒炉坐守偏相称,晓镜看来亦自妍。昨夜寻梅到山寺,僧言疑是老逋仙。

送吴掾郎礼归无锡省亲

明代 王绂

作掾已三载,兵曹典要机。久能勤案牍,今喜访庭闱。

沽酒莺花晚,行庖笋蕨肥。故山无限好,惆怅不同归。

挽李母

明代 王绂

闾里共称贤,中途丧所天。教儿登显仕,抱志卒馀年。

京国舆灵榇,横山入墓阡。铭文书琬琰,尤足慰重泉。

峡中杂咏 其八

明代 王绂

石转狂湍吼怒声,客怀清夜梦魂惊。篙师著力挽舟上,挟向湍流平处行。

题翎毛画 其一

明代 王绂

草色烟光染翠衣,暖风晴日一双飞。几番啼向山窗外,清梦初回曙色微。

为游伯瑰题静观卷

明代 王绂

群动日扰扰,何由止嚣烦。我心一以静,庶或澄其源。

天高四山寂,日落孤云骞。至理无不在,朝市同丘园。

君应领斯妙,吾亦忘吾言。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二

明代 王绂

玉署编书未及完,佩声无复上金銮。可怜残藁留遗箧,掩卷令人不忍看。

閒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

明代 王绂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閒居。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双梧草堂图

明代 王绂

花落莺啼春复深,双梧交映昼沈沈。烦君为扫亭前石,待我归来看绿阴。

新居

明代 王绂

近搆行窝殊可爱,短篱蓬屋小窗纱。休言暂住非真宅,偶得安居即是家。

雨过近移官寺竹,春来唯欠故园花。落成不待宾朋贺,新水铜瓶自煮茶。

寄蔡景颢

明代 王绂

始因从宦出,先世福州人。踪迹久居楚,语音犹带闽。

田庐依妇族,图绘赠交亲。千里聊相问,身安莫厌贫。

寄钱汝容

明代 王绂

衣冠楚楚整容仪,吴越云仍第几支。应役最勤官府事,逢人多诵鬼仙诗。

秫收南亩时供酒,烛剪西窗夜奕棋。愧我尘途归未得,衡门何日共栖迟。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