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惟则
百计归难禁,生缘乐未穷。听钟榔叶雨,攲枕荔花风。
客久闽音化,交深楚俗通。片帆明日远,云断海天空。
示友人
尘网苦多累,暂閒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
聚谈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
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
来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静缘当自保,世故方无涯。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三
平田水语稻花香,半解萝衣受晚凉。景物双清秋正好,乱山云外又斜阳。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风沙风叶搅征衣,今日江头送汝归。西望故乡何处是,楚天漠漠片云飞。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三
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城南楼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
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斜梅势压石阑干,花似垂头照影看。白昼云阴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意行恍惚庐山路,归饭僧分上下钟。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君不见眼前病癖无全人,又不见杏林种全年年新。
岂如梁君小试医国手,飘飘捧檄行青春。行行东向庐江路,星渚风烟彭蠡树。
双池看瀑九江晴,五老闻钟乱山暮。我怜民物疮痍深,养生未必非其心。
元阳扶植起枯朽,一草已足酬千金。莫辞印绶非君意,虎溪未许陶公醉。
会看采药上蓬莱,长裾曳破燕山翠。
晓行吴淞江
水转沙涂又一湾,迎船孤塔出烟岚。长江一道横风起,两岸争飞上下帆。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送乡僧昱晓林 其一
海雨吹花雪作堆,那时敲我竹门开。自怜水国三千里,也有乡僧问路来。
筚篥引
西瑛为我吹筚篥,发我十年梦相忆。钱唐月夜凤凰山,曾听酸斋吹铁笛。
初吹一曲江风生,馀响入树秋呜咽。再吹一曲江潮惊,愁云忽低霜月黑。
坐中听者六七人,半是江湖未归客。欢者狂歌绕树行,悲者垂头泪沾膝。
我时夺却酸斋笛,敛襟共坐松根石。脱略悲欢万念消,悟声无性闻无迹。
西瑛筚篥且莫吹,筚篥从古称悲栗。悲欢茫茫塞天地,人情所感无今昔。
山僧尚赖双耳顽,请为西瑛吐胸臆。声闻相触妄情生,闻尽声亡情自释。
尽闻莫谓闻无声,机动籁鸣无间隔。亡声莫谓声无闻,去来历历明喧寂。
吹者之妙余莫知,闻者之悟公莫测。公归宴坐懒云窝,心空自有真消息。
入仙洞山
入山隐隐如闻雷,山鸡角角随人飞。松风洗我市喧耳,松露洒我青萝衣。
平生结习重幽赏,会景会物情依依。谁能歌紫芝?
我当歌《采薇》,招呼云外青鸾归。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三
半檐落日晒寒衣,一钵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烟二三子,水西原上种松归。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窈窕仙家何处寻,夕阳明灭乱云深。大溪横断青山合,一路风帆入树林。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如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松江上九峰间。
吴松江观闸
吴松江水急如箭,昔见画图今识面。百川应命争先趋,东注海门如赴战。
海波怒发驱潮头,战退吴松水倒流。江潮一日两相斗,万古不决犹寇雠。
江水清兮潮水浊,江水不似潮水恶。恶潮推出海中洲,堆积江面成山丘。
官忧水害难疏凿,横江四闸同时作。潮来下闸潮平开,闸内不通潮往回。
潮波怒息捲底去,闸门又见江波怒。闸上盘涡万阵分,闸下狂澜万骑奔。
万雷吼兮万鼓发,石走沙飞乱戈甲。黄河冲破华山根,健瀑擘开青玉峡。
人言水性险且凶,不知水与人情同。情涛识浪怒且愤,不在江潮在方寸。
水险尚可避,人险终难知。人争额额罔昼夜,水争尚有潮平时。
送时无择维那归闽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
次韵送古潜县宰
解印遄归意若何,山人长忆旧相过。词锋人见禅机熟,案牍不如吟卷多。
花雨听莺春满酒,柳风回马月摇波。赏心乐事皆勋业,留与溪翁溪女歌。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登茅山天市坛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一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二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二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三
湖村庵即事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赠奕士高显卿
师子林即景 其一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夜坐闻蛩
师子林即景 其五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漕运万户某脱险于海因和韵唁之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四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
真州送别悦希云
重登秋月楼
上海舟中即事
游茅山云林清远之馆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湖村庵即事 其一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登西林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一
山居四景 其一
赠道林训上人
送甘茂实入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