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惟则
虬须铁面岸纶巾,胆气粗豪语逼人。二十三年不相见,却疑年少是前身。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意行恍惚庐山路,归饭僧分上下钟。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风沙风叶搅征衣,今日江头送汝归。西望故乡何处是,楚天漠漠片云飞。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斜梅势压石阑干,花似垂头照影看。白昼云阴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二
素壁光摇眼倍明,隔帘风树弄新晴。树根蛙鼓鸣残雨,恍忽南山水乐声。
送乡僧昱晓林 其一
海雨吹花雪作堆,那时敲我竹门开。自怜水国三千里,也有乡僧问路来。
真州送别悦希云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狮王一去挽不回,秋满岩谷天风哀。龙渊象薮亦多士,济济熟视宗纲颓。
谁能共扫松下屋,黄精黄独连门栽。霜林月上芋香起,指点深拨寒炉灰。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二
雨嶂烟峦翠欲流,天开图画万山头。凌霄阁上凭阑意,留与他年说旧游。
山居四景 其一
林轩飞翠隔黄尘,瑶草吹香别是春。一卷《楞伽》消白昼,从教啼鸟唤游人。
师子林即景 其五
卧云冷室睡魔醒,残漏声声促五更。一梦又如过一世,东方日出是来生。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如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松江上九峰间。
赠奕士高显卿
对客将为显卿歌,显卿去兮吾奈何。商山卿招象山暮,当代如卿亦难遇。
不须杀活谈兵围,我以气色观神机。秋鹰失兔草莽动,断道夜雪行人稀。
丹还金鼎会龙虎,海国破浪孤篷归。太初一黑荡摩里,万化白战抟空起。
何曾一路无死生,观者纷纷少知此。西来访古昆崙丘,拔剑夜舞呼苍虬。
登白鹤兮问王屋,汗漫长歌紫芝曲。相逢安得闻此歌,共笑人间残局多。
湖村庵即事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三
年时度雪西峰颠,蒲团永夜青灯前。坐谈生死念如水,铁石未比肝肠坚。
人事有迁谢,散聚终随缘。山川可弃友可别,初心未可轻相捐。
送时无择维那归闽
百计归难禁,生缘乐未穷。听钟榔叶雨,攲枕荔花风。
客久闽音化,交深楚俗通。片帆明日远,云断海天空。
吴松江观闸
吴松江水急如箭,昔见画图今识面。百川应命争先趋,东注海门如赴战。
海波怒发驱潮头,战退吴松水倒流。江潮一日两相斗,万古不决犹寇雠。
江水清兮潮水浊,江水不似潮水恶。恶潮推出海中洲,堆积江面成山丘。
官忧水害难疏凿,横江四闸同时作。潮来下闸潮平开,闸内不通潮往回。
潮波怒息捲底去,闸门又见江波怒。闸上盘涡万阵分,闸下狂澜万骑奔。
万雷吼兮万鼓发,石走沙飞乱戈甲。黄河冲破华山根,健瀑擘开青玉峡。
人言水性险且凶,不知水与人情同。情涛识浪怒且愤,不在江潮在方寸。
水险尚可避,人险终难知。人争额额罔昼夜,水争尚有潮平时。
城南楼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
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三
半檐落日晒寒衣,一钵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烟二三子,水西原上种松归。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上海舟中即事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筚篥引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送甘茂实入京
示友人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赠道林训上人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三
入仙洞山
重登秋月楼
晓行吴淞江
漕运万户某脱险于海因和韵唁之
登茅山天市坛
湖村庵即事 其一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游茅山云林清远之馆
次韵送古潜县宰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四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一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一
师子林即景 其一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登西林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
夜坐闻蛩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