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元代 惟则

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诗人惟则的古诗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元代 惟则

暮云飞上钱王台,乱峰蘸碧湖光开。六桥春色看正好,之子不肯重徘徊。

百年万事烟雨过,乡井一念终难灰。浩歌归去送归去,梦断楚水何时来?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元代 惟则

狮王一去挽不回,秋满岩谷天风哀。龙渊象薮亦多士,济济熟视宗纲颓。

谁能共扫松下屋,黄精黄独连门栽。霜林月上芋香起,指点深拨寒炉灰。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元代 惟则

锦袍花映凤池明,玉佩光摇紫府青。富贵著人如醉梦,倚门慈母眼长醒。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元代 惟则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元代 惟则

君不见眼前病癖无全人,又不见杏林种全年年新。

岂如梁君小试医国手,飘飘捧檄行青春。行行东向庐江路,星渚风烟彭蠡树。

双池看瀑九江晴,五老闻钟乱山暮。我怜民物疮痍深,养生未必非其心。

元阳扶植起枯朽,一草已足酬千金。莫辞印绶非君意,虎溪未许陶公醉。

会看采药上蓬莱,长裾曳破燕山翠。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元代 惟则

一片松林又一宫,开门面面看茅峰。意行恍惚庐山路,归饭僧分上下钟。

登茅山天市坛

元代 惟则

天市危阑倚碧空,两京山水见冥蒙。东来十日风霜路,只在寒岚一抹中。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元代 惟则

郭仙清夜扣舷时,万籁秋笙月一池。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元代 惟则

风沙风叶搅征衣,今日江头送汝归。西望故乡何处是,楚天漠漠片云飞。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元代 惟则

白云剪作瑶坛雪,寒旭蒸开玉洞花。山北山南看更好,炊烟朵朵是仙家。

入仙洞山

元代 惟则

入山隐隐如闻雷,山鸡角角随人飞。松风洗我市喧耳,松露洒我青萝衣。

平生结习重幽赏,会景会物情依依。谁能歌紫芝?

我当歌《采薇》,招呼云外青鸾归。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元代 惟则

吴门长想是吾州,城北城南半旧游。佛塔分标林野寺,客帆飞绕市河楼。

送君忽觉襟期动,老我难忘脚债酬。七十二峰看橘柚,买舟重约太湖秋。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元代 惟则

虬须铁面岸纶巾,胆气粗豪语逼人。二十三年不相见,却疑年少是前身。

晓行吴淞江

元代 惟则

水转沙涂又一湾,迎船孤塔出烟岚。长江一道横风起,两岸争飞上下帆。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元代 惟则

斜梅势压石阑干,花似垂头照影看。白昼云阴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元代 惟则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湖村庵即事 其一

元代 惟则

日度斜塘水气昏,石桥高柳对柴门。霜风搅树叶如雨,忽见一帆来远村。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元代 惟则

窈窕仙家何处寻,夕阳明灭乱云深。大溪横断青山合,一路风帆入树林。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元代 惟则

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如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松江上九峰间。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元代 惟则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

惟则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