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惟则
入山隐隐如闻雷,山鸡角角随人飞。松风洗我市喧耳,松露洒我青萝衣。
平生结习重幽赏,会景会物情依依。谁能歌紫芝?
我当歌《采薇》,招呼云外青鸾归。
师子林即景 其五
卧云冷室睡魔醒,残漏声声促五更。一梦又如过一世,东方日出是来生。
晓行吴淞江
水转沙涂又一湾,迎船孤塔出烟岚。长江一道横风起,两岸争飞上下帆。
夜坐闻蛩
山人坐树阴,树转月当午。江市夜犹喧,笙歌杂砧杵。
寒蛩亦何情,唧唧如共语。前声稍悲悽,后声转哀苦。
人心汝莫知,汝语人莫取。万类各有私,悲欢岂同趣。
茫茫元化中,同一风气使。何如悟天真,随分乐生死。
送甘茂实入京
我不愿送君行,爱君笔砚倾平生。我不愿留君住,男儿四十当强仕。
盛时天下文轨同,万国轩裳满都市。愿君走马燕山头,语动人主旋封侯。
风叶兮飕飕,江波兮悠悠。丈夫万里更万里,一饮百斗空离愁。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一
长淮岸岸飘风沙,沙根吹出青芦芽。我行送君君送我,笑语在眼心天涯。
三界如梦宅,四大如沤花。东来西去问归路,不知何处真吾家。
城南楼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
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重登秋月楼
病力苏新雨,登楼看夕阳。岸移江市远,洲接柘园长。
村晚烟催暝,水阴云送凉。客中情味熟,随地得相忘。
赠奕士高显卿
对客将为显卿歌,显卿去兮吾奈何。商山卿招象山暮,当代如卿亦难遇。
不须杀活谈兵围,我以气色观神机。秋鹰失兔草莽动,断道夜雪行人稀。
丹还金鼎会龙虎,海国破浪孤篷归。太初一黑荡摩里,万化白战抟空起。
何曾一路无死生,观者纷纷少知此。西来访古昆崙丘,拔剑夜舞呼苍虬。
登白鹤兮问王屋,汗漫长歌紫芝曲。相逢安得闻此歌,共笑人间残局多。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二
雨嶂烟峦翠欲流,天开图画万山头。凌霄阁上凭阑意,留与他年说旧游。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四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钵船归粟有馀。饱饭禅和无一事,绕池分食喂游鱼。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一
碧虹分雨半山桥,桥下春雷卷怒涛。老衲定回推户看,隔溪开尽野樱桃。
师子林即景 其一
鸟啼花笑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登茅山天市坛
天市危阑倚碧空,两京山水见冥蒙。东来十日风霜路,只在寒岚一抹中。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次韵送古潜县宰
解印遄归意若何,山人长忆旧相过。词锋人见禅机熟,案牍不如吟卷多。
花雨听莺春满酒,柳风回马月摇波。赏心乐事皆勋业,留与溪翁溪女歌。
示友人
尘网苦多累,暂閒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
聚谈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
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
来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静缘当自保,世故方无涯。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斜梅势压石阑干,花似垂头照影看。白昼云阴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三
真州送别悦希云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赠道林训上人
湖村庵即事 其一
入仙洞山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游茅山云林清远之馆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送时无择维那归闽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送乡僧昱晓林 其一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二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三
山居四景 其一
上海舟中即事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筚篥引
登西林
湖村庵即事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吴松江观闸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
漕运万户某脱险于海因和韵唁之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三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