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惟则
锦袍花映凤池明,玉佩光摇紫府青。富贵著人如醉梦,倚门慈母眼长醒。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虬须铁面岸纶巾,胆气粗豪语逼人。二十三年不相见,却疑年少是前身。
湖村庵即事 其一
日度斜塘水气昏,石桥高柳对柴门。霜风搅树叶如雨,忽见一帆来远村。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郭仙清夜扣舷时,万籁秋笙月一池。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二
雨嶂烟峦翠欲流,天开图画万山头。凌霄阁上凭阑意,留与他年说旧游。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一
碧虹分雨半山桥,桥下春雷卷怒涛。老衲定回推户看,隔溪开尽野樱桃。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二
素壁光摇眼倍明,隔帘风树弄新晴。树根蛙鼓鸣残雨,恍忽南山水乐声。
湖村庵即事
筚篥引
西瑛为我吹筚篥,发我十年梦相忆。钱唐月夜凤凰山,曾听酸斋吹铁笛。
初吹一曲江风生,馀响入树秋呜咽。再吹一曲江潮惊,愁云忽低霜月黑。
坐中听者六七人,半是江湖未归客。欢者狂歌绕树行,悲者垂头泪沾膝。
我时夺却酸斋笛,敛襟共坐松根石。脱略悲欢万念消,悟声无性闻无迹。
西瑛筚篥且莫吹,筚篥从古称悲栗。悲欢茫茫塞天地,人情所感无今昔。
山僧尚赖双耳顽,请为西瑛吐胸臆。声闻相触妄情生,闻尽声亡情自释。
尽闻莫谓闻无声,机动籁鸣无间隔。亡声莫谓声无闻,去来历历明喧寂。
吹者之妙余莫知,闻者之悟公莫测。公归宴坐懒云窝,心空自有真消息。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四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钵船归粟有馀。饱饭禅和无一事,绕池分食喂游鱼。
山居四景 其一
林轩飞翠隔黄尘,瑶草吹香别是春。一卷《楞伽》消白昼,从教啼鸟唤游人。
真州送别悦希云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三
平田水语稻花香,半解萝衣受晚凉。景物双清秋正好,乱山云外又斜阳。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三
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赠奕士高显卿
对客将为显卿歌,显卿去兮吾奈何。商山卿招象山暮,当代如卿亦难遇。
不须杀活谈兵围,我以气色观神机。秋鹰失兔草莽动,断道夜雪行人稀。
丹还金鼎会龙虎,海国破浪孤篷归。太初一黑荡摩里,万化白战抟空起。
何曾一路无死生,观者纷纷少知此。西来访古昆崙丘,拔剑夜舞呼苍虬。
登白鹤兮问王屋,汗漫长歌紫芝曲。相逢安得闻此歌,共笑人间残局多。
送甘茂实入京
我不愿送君行,爱君笔砚倾平生。我不愿留君住,男儿四十当强仕。
盛时天下文轨同,万国轩裳满都市。愿君走马燕山头,语动人主旋封侯。
风叶兮飕飕,江波兮悠悠。丈夫万里更万里,一饮百斗空离愁。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君不见眼前病癖无全人,又不见杏林种全年年新。
岂如梁君小试医国手,飘飘捧檄行青春。行行东向庐江路,星渚风烟彭蠡树。
双池看瀑九江晴,五老闻钟乱山暮。我怜民物疮痍深,养生未必非其心。
元阳扶植起枯朽,一草已足酬千金。莫辞印绶非君意,虎溪未许陶公醉。
会看采药上蓬莱,长裾曳破燕山翠。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狮王一去挽不回,秋满岩谷天风哀。龙渊象薮亦多士,济济熟视宗纲颓。
谁能共扫松下屋,黄精黄独连门栽。霜林月上芋香起,指点深拨寒炉灰。
入仙洞山
入山隐隐如闻雷,山鸡角角随人飞。松风洗我市喧耳,松露洒我青萝衣。
平生结习重幽赏,会景会物情依依。谁能歌紫芝?
我当歌《采薇》,招呼云外青鸾归。
漕运万户某脱险于海因和韵唁之
语未开唇已改颜,向来海运历多艰。连樯影落蛟涎窟,孤枕魂飞鬼骨山。
出匣剑龙惊怒吼,传家珠虎幸生还。黄金任积高于斗,不博休官一日閒。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次韵送古潜县宰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送时无择维那归闽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一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示友人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游茅山云林清远之馆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
师子林即景 其五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登西林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三
晓行吴淞江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送乡僧昱晓林 其一
重登秋月楼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城南楼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吴松江观闸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
师子林即景 其一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三
赠道林训上人
登茅山天市坛
上海舟中即事
夜坐闻蛩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