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惟则
林轩飞翠隔黄尘,瑶草吹香别是春。一卷《楞伽》消白昼,从教啼鸟唤游人。
游茅山云林清远之馆
华阳有客似重来,新见云林别馆开。寒日半岩松鹤起,腥风万壑雨龙回。
琴床流露滋瑶草,丹鼎飞春上玉梅。居者未知清且远,人间咫尺望蓬莱。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一
碧虹分雨半山桥,桥下春雷卷怒涛。老衲定回推户看,隔溪开尽野樱桃。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三
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筚篥引
西瑛为我吹筚篥,发我十年梦相忆。钱唐月夜凤凰山,曾听酸斋吹铁笛。
初吹一曲江风生,馀响入树秋呜咽。再吹一曲江潮惊,愁云忽低霜月黑。
坐中听者六七人,半是江湖未归客。欢者狂歌绕树行,悲者垂头泪沾膝。
我时夺却酸斋笛,敛襟共坐松根石。脱略悲欢万念消,悟声无性闻无迹。
西瑛筚篥且莫吹,筚篥从古称悲栗。悲欢茫茫塞天地,人情所感无今昔。
山僧尚赖双耳顽,请为西瑛吐胸臆。声闻相触妄情生,闻尽声亡情自释。
尽闻莫谓闻无声,机动籁鸣无间隔。亡声莫谓声无闻,去来历历明喧寂。
吹者之妙余莫知,闻者之悟公莫测。公归宴坐懒云窝,心空自有真消息。
送乡僧昱晓林 其一
海雨吹花雪作堆,那时敲我竹门开。自怜水国三千里,也有乡僧问路来。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四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二
乡人问我几时还,向道如今又入山。一个蒲团半间屋,吴松江上九峰间。
湖村庵即事
城南楼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
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游三相台示甘杨诸友台乃姚崇牛僧孺刘沆读书处也
我登三相台,南望双巽峰,俯视下界如凌空。开元老树可百丈,断崖尽日呼颠风。
甘郎攀果学猿挂,杨子枕石飞泉中。垂藤离地坐我稳,袒跣长啸如乘龙。
呜呼昔人不再得,台上土花几秋色。前身不与后身期,白云岂识萝衣客。
安得近代颜辉来,画我石上惊风雷。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一
万竿绿玉绕禅房,头角森森笋稚长。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络绎似巡堂。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一
虬须铁面岸纶巾,胆气粗豪语逼人。二十三年不相见,却疑年少是前身。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四
郭仙清夜扣舷时,万籁秋笙月一池。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三
狮王一去挽不回,秋满岩谷天风哀。龙渊象薮亦多士,济济熟视宗纲颓。
谁能共扫松下屋,黄精黄独连门栽。霜林月上芋香起,指点深拨寒炉灰。
送甘茂实入京
我不愿送君行,爱君笔砚倾平生。我不愿留君住,男儿四十当强仕。
盛时天下文轨同,万国轩裳满都市。愿君走马燕山头,语动人主旋封侯。
风叶兮飕飕,江波兮悠悠。丈夫万里更万里,一饮百斗空离愁。
山居四景 其一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三
平田水语稻花香,半解萝衣受晚凉。景物双清秋正好,乱山云外又斜阳。
漕运万户某脱险于海因和韵唁之
语未开唇已改颜,向来海运历多艰。连樯影落蛟涎窟,孤枕魂飞鬼骨山。
出匣剑龙惊怒吼,传家珠虎幸生还。黄金任积高于斗,不博休官一日閒。
上海舟中即事
乌溪出闸催双橹,急趁回潮下黄浦。午前期到上洋城,生怕潮来近亭午。
夜潮已落岸痕高,风卷浪花翻雪卤。渡头趁渡人如鸡,水行泥行亦良苦。
西岸冲波远入村,东岸涌沙作林圃。岸上居民无定踪,颇怪潮行无定所。
吾年五十游上洋,今岁重来五十五。岂无玉雪美少年,向来一揖成千古。
亦有鸱张万石家,势去一朝无寸土。噫吁嘻,人生幻化若浮云,陵谷变迁何足数。
一峰云外庵和韵四景四首 其二
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
惟则
元僧。吉安永新人,字天如。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53篇诗文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二
湖村庵即事 其一
晓行吴淞江
登茅山天市坛四首 其三
次韵送古潜县宰
吴松江观闸
示友人
登茅山天市坛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三
夜坐闻蛩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四
和送梁寿川之任南康医教
访仙洞山舟次大溪口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四
真州送别悦希云
赠弟仁远入京四首 其二
登西林
重登秋月楼
入仙洞山
径山送瑰上人归吴门
送时无择维那归闽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六
赠奕士高显卿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三
师子林即景 其一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二
师子林即景六首 其五
师子林即景 其五
赠道林训上人
送乡僧昱晓林二首 其一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其一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