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樊系
册文不做也由伊,做了何须死不辞。可惜一杯金屑酒,饮来祗较早些时。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送抹利花与庆长
江梅去去木犀晚,萱草石榴刺人眼。抹利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
朝来无热夜凉甚,急遣山童问花信。一枝带雨折来归,走送诗人觅好诗。
芭蕉三首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二
符君天秀擢炎方,茧足担簦学北方。不是澹庵谪南海,姓名那得许芬香。
十五日明发石口遇顺风
溯流浅水刺楼船,百棹千篙祇不前。一夜波声喧到晓,北风气力欲翻天。
挂帆未了青泥过,转眼相将玉笥边。无数小舟俱在后,追侬不及指为仙。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
雪冻霜封稍欲残,殷勤折向坐中看。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秋山秋雨蚤作有叹
野荼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二
扁舟一叶泊溪弯,一雨初收篷未乾。风浪依然平帖后,渔翁□出把渔竿。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陆机二十作文赋,刘群二十诣太常。桃花浪险阿香怒,点破龙额归西江。
平津六十策第一,刘君五十赐袍笏。一官初入八桂林,官无早晚在努力。
大帅大漕两德星,总是青原旧使君。若问公堂阶下吏,便是三瑞堂前门生前进士。
南海陶令曾送水沈报以双井茶二首 其二
沈水占城第一良,占城上岸更差强。黑藏骨节龙筋瘠,斑出文章鹧翼张。
衮尽残膏添猛火,熬成熟水趁新汤。素馨熏染真何益,毕竟输他本分香。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 其三
鍊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二首 其一
明发山溪一雨馀,昨来暑气半分无。何人道是三衢远,挂起东风十幅蒲。
三辰砚屏歌
天小紫,日淡红,相光正与日相通。一星雪白大于黍,走近相旁无半武。
吾闻三辰不并明,如何日中见相星。霜后梨花定非瑞,春秋获麟不应贵。
君不见八相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西有玉李伴金盆。
是时三辰正如许,君不著眼君莫论。吾家大阮嗜文字,看书到晓那能睡。
三辰并光射窗几,影落砚屏不容洗。就中相轮景特奇,桂树可数叶与枝。
炯如秋水涵荇藻,天巧此岂人能为。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
公当十袭古锦帕,如何传玩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宣城讯后忽年馀,闽水风来又岁除。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送子仁侄南归二首 其二
再岁来相款,三杯忽语离。忍将垂老泪,滴作送行诗。
子去侬犹住,身留梦亦随。南溪旧风月,千万寄相思。
桑茶坑道中八首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舟过桐庐三首
不寐四首
谢赵行之惠霜柿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五
落梅再著晚花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醉笔呈尚长道
清明雨寒八首
上元前大雪即晴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月台夜坐二首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冻蝇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二
除夜张功父惠诗索荆溪集次韵送往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其三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
揭阳道中二首 其一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辰殿贺雪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三 野塘
晚春即事二绝 其一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其四
暮雨既霁将儿辈登多稼亭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晓起探梅四首 其三
垂丝海棠二首
玉井亭观荷花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又题寺后竹亭
六月晦日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五 药畦
烛下梅花二首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湖天暮景五首 其四
过沙头三首 其二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刘村渡二首 其二
祗召还京题江西道院
雪后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其一
入溧水界阅堠子
冬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宿青山市四首 其二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南望阁皂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