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不识荼糜恨杀人,野花香里度芳晨。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晒衣
亭午晒衣晡褶衣,柳箱布襆自携归。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午憩堆钱岭
蚤作难为饭,前途又苦饥。尘劳正未了,眠食且随宜。
小憩那思去,追程得更迟。馆人只冷眼,还为惜奔驰。
读严子陵传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不寐听雨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鍊玉云粘杵,朝真露湿衣。一声半夜鹤,月里羽人归。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之雪堂。弹湘妃之玉州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乞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月台夜坐二首
酌惠山泉瀹茶
锡作诸峰玉一涓,曲生堪酿茗堪煎。诗人浪语元无据,却道人间第二泉。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山园腊里日疏芜,只有南斋最起予。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图。
榕树
和张钦夫望月词
玉虫晕以贯虹兮学林之颠,阒其宵兮圣贤毕参于前。
心超兮千载,忽乎纳自牖兮光寒而静娟。吾兴视兮何祥,望舒推毂兮辚大圜。
生两仪兮虚白,饰万物兮清妍。彼何居兮轃兹,挈一规兮破幽偏。
代天兮宣精,㧖欹兮恶盈。似道兮日损,缩于一晦弦兮,万斯年而求伸。
宅天下兮至晦,镜天下兮至明。烛吾心中之月兮,贯地纬而洞天经。
吾奉月兮周旋,月踵吾兮后先。夫君寄我兮三章,招月而与寓目兮,炯笔势之翩翩。
想他日之独立兮,过庭而侍侧。谁其耳剽于玉振兮,惟此月知其然。
月不予留兮,予亦咏而归。歌三终兮谢明月,何夕复惠然兮临我于亭乎而。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锦障豪华笑騃童,松图冷淡恼山翁。玉山颓处谁扶著,花作屏风倚暖红。
谢江东耿漕曼老寄书并与沈侍郎唱和诗二首 其二 谢唱和佳句
碧落侍郎金作句,瀛洲学士玉为章。两公唱和君知么,个是安期却老方。
山店松声二首 其一
脩涂残暑仆夫劳,午憩茅檐尺许高。忽有凉风飒然起,小松呼舞大松号。
晚照
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
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南荒北客难将息,最是残春首夏时。
跋黄文若诗卷
五字长城璧不如,鼠肝虫臂得关渠。竹坡集里曾相识,惊见兰亭茧纸书。
野荼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
观蚁二首
竹枝歌七首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跋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过景星山山顶一石孤立又名突星山
秋雨叹十解
昼睡闻雁
雪霁晓登金山
雁来红
又题寺后竹亭
刘村渡二首 其二
郡圃雪销已尽惟馀城阴一街雪
谢赵行之惠霜柿
冬至前三日
昭君怨 咏荷上雨
武陵春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 其四 竹亭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浯溪摩崖怀古
分宜迸旅逢同郡客子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六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题吴梦与古乐府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其三 溪云
行役有叹 其一
郡圃上巳二首 其一
静坐池亭二首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二十四 爱山堂
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舟过青半,望横山塔二首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 其一 妙净庵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正月将晦繁星满天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二
出真阳峡十首 其二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
秋夕书怀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食老菱有感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三
芗林五十咏·丛桂
舟过大水旁罗滩渴甚小饮
过真阳峡六首
春晓三首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秋夕不寐二首 其二
游水月寺
舟中晚望二首
留题筠庵以一盖层出如蓑衣然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