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茅茨高几许,所愿避风寒。雅称蓬为户,偏宜竹作冠。
自甘刍狗弃,人以卧龙看。深感谷峰老,为予赋考槃。
和吕山人病酒
酒病尝难受,山人其奈何。诗仍枕上得,饭已午时过。
问字良朋集,闭门芳草多。忽闻发高兴,予亦散微痾。
秋园杂兴 其二
天心元不动,寒暑自推移。独爱陶家酒,绝无宋玉悲。
偶题渔樵图各一首示知己者 其一
终日江头坐,临流非羡鱼。狂澜嗟未倒,愁思竟何如。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一 吉士
宣献平时书已校,不须中秘更燃藜。都门处处春偏好,携酒看花费马蹄。
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
此日桃花恰正开,携壶去赏且徘徊。春风应解阿兄意,愁听哭声满路来。
述怀四首 其四
管宁东浮海,范睢西入秦。贵贱虽异致,千载同一尘。
忆其在世时,不如隐者珍。因之慕莱子,归侍白头亲。
所贵在养志,宁论鼎与茵。长揖谢浮世,冥鸿不可驯。
送赵郎中之任保宁
自古阆中贤太守,其间强半有诗名。以君起草明光殿,遂尔分符大获城。
秦代金牛开驿路,巴童竹马候行旌。治平十咏应先和,涪水皆添白雪声。
送汪山人游山海
自是江湖客,犹然变姓名。妻拿贫不问,书画老逾精。
云黯秦王岛,山高孤竹城。同谁登碣石,醉看海涛生。
閒居赠五台僧
浮世岂忘我,衰颓无片能。绝交惟独往,问字几人曾。
门径长青草,轩窗挂紫藤。莫言少客访,见有五台僧。
延生来谒因善篆画各赠一绝 其二
受降城在黄河畔,东去山川接大宁。可恨何年陷沙漠,凭君图写上明庭。
秋日用韵酬刘广文
秋风骑马过云林,共有平生著作淫。潦倒我堪平病后,萧条君柰一毡深。
闭门索句饶佳兴,罢酒论兵见壮心。出处无凭正愁思,可能裁和郢中音。
过无棣旧城
曾经此地一悲歌,东望营丘西大河。惆怅当年曾赐履,茫茫故垒野烟多。
春日柬门人李生卧病
柳色青黄二月初,吾徒犹自检方书。纵然出郭兼携酒,眼底何人最起予。
寄送曹学宪之任江西参政
明时薇省重词臣,南望章江兴转新。天上彩云随去鹢,域中庐岳待高人。
滕王阁敞千峰晓,徐孺亭孤万木春。独恨支离荒塞北,未知何日挹清尘。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南国乱不止,客心其柰秋。一身来万里,避地独登楼。
燕树著霜变,羊河抱郭流。明年与尔去,沧海老渔舟。
赠诸豪寺中观水二绝句 其一
矮矮山门向渚开,小桥断岸傍经台。此中谁动观濠兴,遥想慈航送酒来。
京衢谣
风寒僵马足,雪厚没车轮。可怪九衢内,犹多来往人。
春日南墅宴集
南郭春偏好,留人到夕阳。风吹山鸟语,花落酒杯香。
阅武二首 其二
十八男儿六郡雄,一身能挽双雕弓。银牌射得不将去,醉卧妖姬酒肆中。
和王司徒元旦早朝之作
身事清朝已历三,羡君华发尚宜簪。星回万里天将曙,燎映千门路更谙。
虎拜转从新岁健,龙颜长并上公参。应陈国计匡明主,出入休言力不堪。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沙涧驿逢刘参戎
秋日閒居三首 其三
乱后经小石寺
生老病死佛家以为四苦宋人又借此以诮权贵今反之为四绝句焉 其一
过灵石淮阴侯祠
寄四明张公子
登新兴里黄台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 其一 海
为任柏溪题画二首 其一
东关寺杏花
雪夜晋邸赏红梅和孟卫源方伯韵
宿怀安读王宪副壁间有怀诗次韵
九日同吕山人登览旷亭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九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二
平定李侍御应时予之同年友也曾视予病感之寄此
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 其一
宿穆陵关次壁间韵
戏题草屋三首 其三
戏呈王司寇李少司徒二诗豪
七十二君封禅处桃花谷口几残碑独传李白诗魂在海日长看夜半时 其 ...
衰年苦寒暑赖此二物相陪戏各为一绝聊以遣怀非叹老也 其二 竹夫 ...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四
闵旱二首万历庚子作 其一
认和尚号一庵诗以代偈
夜半有感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二
喜吕二山人中父见访
邀诸学博赏菊
题明宗真儒卷六韵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一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一
上元宴集以病不赴柬荆人喻明府燕人于李二广文
题马愧非巢云亭
过冷泉关次韵
伤杏花
萧关北作
夏日送王学博之颍
宿小山望海寺
过定山庄先生故里效其体得诗一首
闻王柳滨谪楚中二首
环县早行
孤山独秀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
读高冲寰月下为雪山寿母诗赋此兼有厚望以有山林语也
宿穆陵关效杜荀鹤体
塞上谣
重过沾化范公园
读骝山诸公所遗倡和诗有感次韵
井陉道中苦暑 其一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二 东沙
答温中丞见寄
寄平定李给事
秋园杂兴 其十一
再过观音堂赠老尼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 其二
初至海上时有倭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