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自是江湖客,犹然变姓名。妻拿贫不问,书画老逾精。
云黯秦王岛,山高孤竹城。同谁登碣石,醉看海涛生。
送王太仆之任滁州
出入三朝琐闼中,承恩今借历湖东。论官亦是王毛仲,抗疏犹传魏郑公。
山色青围衙舍满,泉声乱落古今同。使君自有无疆意,肯向溪亭学醉翁。
甬东篇
四明美山水,我闻已多年。八十二峰云,日夕带甬川。
中有季真宅,松竹凌苍烟。高风与胜迹,万古光林泉。
明时有吕子,逸气何飘然。虽在甬东住,未买甬东田。
朅来游海内,声诗盛流传。山巾与野服,见者称贺仙。
将欲寻瑶草,孤踪寄八埏。时人或未识,观我甬东篇。
题明宗真儒卷六韵
溯系唐尧后,分茅太岳东。贵无叔世态,雅有哲王风。
翰墨龙文绕,笙竽凤曲同。谈诗宗汉魏,讲道入鸿濛。
地近蓬莱阁,客迎碣石宫。愿言翊圣主,天禄共无穷。
安邑逢阎给舍二首
青琐同趋日,声名汝独先。别来多岁月,老去阻山川。
杯酒还今夕,风波忆往年。五云回首处,相对一潸然。
忆老母
吾母八旬外,其如游子情。正宜怜短日,犹自恋浮名。
马为看云驻,诗因陟屺成。谁云须禄养,江海有袁闳。
乡试场屋中作
明远楼头星斗稀,三声画角雁南飞。此时父母应相说,共喜儿郎入棘闱。
送唐新洲大参转闽中总宪
才名此日孰如君,琐闼曾窥献纳文。海内风尘难见面,眼中芳草又离群。
星槎夜下螺江树,玉节寒开乌石云。闻道仲钦棠荫在,八闽刑错是奇勋。
同舒司寇登城西真如寺塔
宝塔共登临,遐观遂此心。海山开万里,烟霭净千林。
凤阙瞻逾近,龙宫视转深。漫言离色界,花雨惹衣襟。
元夜曹学宪纪山枉过有述
三年三晋地,腊尽复春宵。忽讶年华改,兼悲故国遥。
文章惭往哲,出处愧清朝。把酒疏灯下,君来慰寂寥。
繁畤县逢林野桥户部
秋高山下县,夕照塞边村。以我淹留所,闻君慷慨言。
挽输疲内地,烽火入关门。怀土兼忧国,同伤客里魂。
送莫广文署县后还邹平
横经济北自何年,暂视铜符渤海边。才大岂愁淹簿领,兴多随处见诗篇。
盘河水落疑恩泽,大峪峰高忆讲筵。别后未须劳翰札,贤声雅有口碑传。
和王司徒元旦早朝之作
身事清朝已历三,羡君华发尚宜簪。星回万里天将曙,燎映千门路更谙。
虎拜转从新岁健,龙颜长并上公参。应陈国计匡明主,出入休言力不堪。
闵旱二首万历庚子作 其一
一旱忽四年,天心忍若此。居乡无片长,自愧何穷已。
题同官孟女祠效胡曾体
烈女山头还有庙,秦人塞上已无城。经过莫听漆河水,犹似当年号哭声。
还家逢九日二首 其二
芳辰来故国,秋色遍柴门。正值菊花候,新开竹叶尊。
晴云高雁鹜,暮雨长兰荪。偶诵閒居咏,斯人可共论。
闻喜公署言怀
寂寞淹山馆,寒城下夕阴。迂怀空慕古,抚事已成今。
路远乡书少,天高秋意深。不堪客思苦,月出更闻砧。
乱后经小石寺
桑乾河畔寺,门对战场开。乱后僧多去,雨中客独来。
霜笳连磬院,野烧到经台。无计平边塞,尘心空自哀。
过旧游
十年前向此中游,尊酒传呼夜未休。何事春风不相待,垂杨摇落水边楼。
阅武二首 其一
半是汉兵半酒徒,五陵豪气莫嫌粗。眼前上马誇轻捷,腰下斜悬金仆姑。
登恒岳五首 其三
不览群山遍,宁知北岳尊。于今归圣代,自古障中原。
日月递明晦,烟云互吐吞。秋高临瀚海,万里辨清浑。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春日南墅宴集
登新兴里黄台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四
东关寺牡丹
敏上人坐禅诗以嘲之 其一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赠吕山人六韵
游善卷洞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 其二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一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二 东沙
起巡抚陜西
过王戍店感旧
秋日用韵酬刘广文
赠李广文移居兼呈王宋二丈
丁字沽
永寿道中
秋日登无棣古城呈谷司马
村中大雪
邀诸学博赏菊
题介休王医杏林卷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一 后溪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二
秋日饮王计部拟兰亭次韵二首 其二
初至海上时有倭警
夏日饮途次小山中用韵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三
题空尘画
述怀四首 其四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四 参政
赠董氏四兄弟
秋园杂兴 其九
闻王柳滨谪楚中二首
和吕山人病酒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二
长干行二首效齐梁体 其一
寄四明张公子
送任计部之广川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嘲儒
生老病死佛家以为四苦宋人又借此以诮权贵今反之为四绝句焉 其二
春日行广灵山中
过冷泉关次韵
环县早行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二
秋日同孙参戎登阳和城楼
认和尚号一庵诗以代偈
柬张前溪大参
吊土木
谒武安君庙
再登黄台
伤杏花
寿董宪长七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