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守仁
正逢兵乱地,况是岁穷时。天运终无息,人心本自危。
忧疑纷并集,筋力顿成衰。千载商山隐,悠然获我思。
却巫
卧病空山无药石,相传土俗事神巫。吾行久矣将焉祷?众议纷然反见迂。
积习片言容未解,舆情三月或应孚。也知伯有能为厉,自笑孙侨非丈夫。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一别烟云岁月深,天涯相见二毛侵。孤帆江上亲朋意,樽酒灯前故国心。
冷雪晴林还作雨,鸟声幽谷自成吟。饮馀莫上峰头望,烟树迷茫思不禁。
芙蓉阁二首 其二
岩下云万重,洞口桃千树。终岁无人来,惟许山僧住。
僧斋
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得云晴忽有山。
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南宁二首 其二
劳矣田人莫远迎,疮痍未定犬犹惊。燹馀破屋须先缉,雨犬荒畲莫废耕。
归喜逃亡来负襁,贫怜繻绔缀旗旌。圣朝恩泽宽如海,甑鲋盆鱼纵尔生。
采薪二首 其一
朝采山上荆,暮采谷中慄。深谷多凄风,霜中沾衣湿。
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晚归阴壑底,抱瓮还自汲。
薪水良独劳,不愧吾食力。
游清凉寺三首 其一
春寻载酒本无期,乘兴还嫌马足迟。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
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诗。
寄石潭二绝 其二
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和董萝石菜花韵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闾阎正苦饥民色,畎亩长怀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贵,也从蜂蝶谩追寻。年年开落浑閒事,来赏何人共此襟?
化城寺六首 其六
突兀开穹阁,氤氲散晓钟。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
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即事漫述四首 其三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一
翠壁看无厌,山池坐益清。深林落轻叶,不道是秋声。
又次陈惟浚韵
四山落木正秋声,独上高峰望眼明。树色遥连闽峤碧,江流不尽楚天清。
云中想见双龙转,风外时传一笛横。莫遣新愁添白发,且呼明月醉沉觥。
赠守中北行二首 其一
江北梅花雪易残,山窗一树自家看。临行掇赠聊数颗,珍重清香是岁寒。
书草萍驿(二首)
祈雨二首 其一
旬初一雨遍汀漳,将谓汀虔是接疆。天意岂知分彼此,人情端合有炎凉。
月行今已虚缠毕,斗杓何曾解挹浆。夜起中庭成久立,正思民瘼欲沾裳。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
莫怪岩僧木石居,吾侪真切几人如?经营日夜身心外,剽窃糠秕齿颊馀。
俗学未堪欺老衲,昔贤取善及陶渔。年来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 其一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 ...
夜泊江思湖忆元明
云谷寺法会应制
芦子渡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三
龙冈漫兴五首 其三
再经武云观书林玉玑道士壁
罗旧驿(居夷作)
无相寺三首 其二
龙蟠山中用韵
元月三首 其三 三日风
宿净寺四首 其一
别湛甘泉二首 其二
又次李佥事素韵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二
沅水驿
无寐二首 其二
与徽州程华二子
立春二首 其一
栖禅寺雨中与惟乾同登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二
沅江晚泊二首 其一
复过钓台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其三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其四
方思道送西峰
借山亭
题灌山小隐二绝 其一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一
玉山东岳庙遇旧识严星士
赠陈东川
寄张东所次前韵
别希颜二首 其一
舟中除夕二首 其二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 其二
有室七章
寄西湖友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一
观傀儡次韵
忘言岩次谦之韵
不河
阁中坐雨
山中懒睡四首 其一
与沅陵郭掌教
山中懒睡四首 其四
重登黄土脑
武夷次壁间韵
元夕二首
故山
寄冯雪湖二首 其二
送德观归省二首 其一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其一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