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阅江楼

登阅江楼

明代 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诗人王守仁的古诗

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彷佛因题石上

明代 王守仁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

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彷佛,后冈有石云船稍。

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乃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

秦鞭驱之未能动,傲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舵虹为缫。

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怪石有千窟,老松多半枝。清风洒岩洞,是我再来时。

宿净寺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百战归来一病身,可看时事更愁人。道人莫问行藏计,已买桃花洞里春。

登莲花峰

明代 王守仁

莲花顶上老僧居,脚踏莲花不染泥。夜半花心吐明月,一颗悬空黍米珠。

鹅羊山

明代 王守仁

福地相传楚水阿,三年春色两经过。羊亡但有初平石,书罢惟笼道士鹅。

礼斗坛空松影静,步虚台迥月明多。岩房一宿犹缘薄,遥忆开云住薜萝。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上古处巢窟,抔饮皆污樽。

冱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

岂无数尺榱,轻裘吾不温。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

采蕨

明代 王守仁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游庐山开先寺

明代 王守仁

僻性寻常惯受猜,看山又是百忙来。北风留客非无意,南寺逢僧即未回。

白日高峰开雨雪,青天飞瀑泻云雷。缘溪踏得支茆地,修竹长松覆石台。

望庐山

明代 王守仁

尽说庐山若个奇,当时图画亦堪疑。九江风浪非前日,五老烟云岂定期?

眼惯不妨层壁险,足蜷须著短筇随。香炉瀑布微如线,欲决天河泻上池。

别希颜

明代 王守仁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代 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寄石潭二绝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后中秋望月歌

明代 王守仁

一年两度中秋节,两度中秋一样月。两度当筵望月人,几人犹在几人别?

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当筵莫惜慇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

杂诗三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琴瑟在我禦,经书满我几。

措足瑟坦道,悦心有妙理。顽冥非所惩,贤达何靡靡。

乾乾怀往训,敢忘惜分晷?悠哉天地内,不知老将至。

月夜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濡手未辞援溺苦,白头方切倚闾情。

过天生桥

明代 王守仁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驾横秋夕,谩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列仙峰

明代 王守仁

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晓寒。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

寄张东所次前韵

明代 王守仁

远趋君命忽中违,此意年来识者稀。黄绮曾为炎祚出,子陵终向富春归。

江船一话千年阔,尘梦今惊四十非。何日孤帆过天目,海门春浪扫渔矶。

寄友用韵

明代 王守仁

怀人坐沈夜,帷灯暧幽光。耿耿积烦绪,忽忽如有忘。

玄景耿不处,朱炎化微凉。相彼谷中葛,重阴殒衰黄。

感此游客子,经年未还乡。伊人不在目,丝竹徒满堂。

天深雁书杳,梦短关塞长。情好矢无数,愿言觊终偿。

惠我金石编,徽音激宫商。驰辉不可即,式尔增予伤。

馨香袭肝膂,聊用心中藏。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