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其四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守仁

瀑流悬绝壁,峰月上寒空。鸟鸣苍涧底,僧住白云中。

诗人王守仁的古诗

即事漫述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从来野兴只山林,翠壁丹梯处处寻。一自浮名萦世网,遂令真诀负初心。

夜驰险寇天峰雪,秋虏强王汉水阴。辛苦半生成底事?始怜庄舄亦哀吟。

栖云楼坐雪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绕看庭树玉森森,忽漫阶除已许深。但得诸生通夕坐,不妨老子半酣吟。

琼花入座能欺酒,冰溜垂檐欲堕针。却忆征南诸将士,未禁寒夜铁衣沉。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书泉翁壁

明代 王守仁

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

亦有祠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

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僮仆意相亲。

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慇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

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

元月三首 其一 元日雾

明代 王守仁

元日昏昏雾塞空,出门咫尺误西东。人多失足投坑堑,我亦停车泣路穷。

欲斩蚩尤开白日,还排阊阖拜重瞳。小臣谩有澄清志,安得扶摇万里风。

庐山东林寺次韵

明代 王守仁

东林日暮更登山,峰顶高僧有兰若。云萝顶道石参差,水声深涧树高下。

远公学佛却援儒,渊明嗜酒不入社。我亦爱山仍恋官,同是乾坤避人者。

我歌白云听者寡,山自点头泉自泻。月明壑底忽惊雷,夜半天风吹屋瓦。

无寐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

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

赠陈东川

明代 王守仁

白沙诗里莆阳子,尽是相逢逆旅间。开口向人谈古礼,拂衣从此入云山。

题甘泉居

明代 王守仁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

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

化城寺六首 其四

明代 王守仁

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云外开丹井,峰头耕石田。

月明猿听偈,风静鹤参禅。今日揩双眼,幽怀二十年。

书草萍驿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边烽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

万里秋风嘶甲马,千山斜日度旌旗。小臣何尔驱驰急?欲请回銮罢六师。

寄题玉芝庵

明代 王守仁

尘途骏马劳千里,月树鹪鹩足一枝。身既了时心亦了,不须多羡碧霞池。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涧草岩花欲斗纤,溪风林雪故争严。连歧尽说还宜麦,煮海何曾见作盐。

路断暂怜无过客,病馀兼喜曝晴檐。谪居亦自多清绝,门外群峰玉笋尖。

西天

明代 王守仁

灵鹫高林暑气清,竺天石壁雨痕晴。客来天上逢云起,僧住峰头话月明。

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

书庭蕉

明代 王守仁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何暑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忆昔与君约,玩《易》探玄微。君行赴西岳,经年始来归。

方将事穷索,忽复当远辞。相去万里馀,后会安可期?

问我长生诀,惑也吾谁欺。盈亏消息间,至哉天地机。

圣狂天渊隔,失得分毫釐。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龙冈漫兴五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旅况萧条寄草堂,虚檐落日自生凉。芳春已共烟花尽,孟夏俄惊草木长。

绝壁千寻凌杳霭,深岩六月宿冰霜。人间不有宣尼叟,谁信申韩未是刚?

家僮作纸灯

明代 王守仁

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花枝绰约含轻雾,月色玲珑映绮霞。

取办不徒酬令节,赏心兼是惜年华。如何京国王侯第,一盏中人产十家。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守仁

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小亭閒可坐,不必问谁家。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