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巾秋
玉宇秋中月正明,好天良夕祇伤情。谁家庭院开樽俎,几处关山照甲兵。
白发馀光聊自惜,黄河倒影几时清。胡床好尽南楼兴,莫向西风动笛声。
时事 其四
昨日天恩及,生民解倒悬。俘囚空在狱,羸老并归田。
和气当成岁,骄阳莫作愆。叨逢雷雨解,喜动白头年。
瑞香 其三
瑞香当作百花宗,翠叶朱蕤碧玉丛。先得阳和开两月,也禁霜雪度三冬。
江梅比节终藏白,仙杏同时合酿红。华石纲中招不去,山林岁晚强为容。
寄张孟方
三年不见张君子,旧作书巢傍涧松。常与白云分主客,偶因明涧想形容。
饭牛短褐歌深夜,采药长镵度远峰。闻道近移毛义檄,掉头深入万山重。
宾州九日作
三年频客路,九日又宾州。野圃黄花晚,空江白雁秋。
无钱从止酒,有赋倦登楼。回首关山远,萧萧落叶愁。
示儿三首 其二
衰容浑欲不胜衣,况复天涯有戍儿。塞雁传书空在望,林乌反哺动遐思。
诸孙梨栗频相聒,独老桑榆久自知。春日一樽
挽张执中炼师
壶中辟谷住多年,命尽人间亦可怜。血溅豺狼空落日,丹成鸡犬自升天。
蓬莱云气迷仙驭,松桂秋阴覆药田。不待辽东归化鹤,人民城郭总萧然。
修渡船
渡口沉舟久欲修,百川东下正横流。艰难共济惭衰老,更唤前溪黄帽头。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一
林壑饥蚊响似雷,成群作队夜深来。道人传得希夷睡,烧尽葭烟一束灰。
山中漫题 其二
乾坤千古事,风雨百年心。野兴供高卧,穷愁费苦吟。
荷衣秋色老,茅屋夜寒深。蓬鬓看霜叶,萧萧不自禁。
送别欧阳雪舟
已是三年别,那知一笑俱。相看歌白雪,独往住玄都。
画马尘生壁,笼鹅雨满湖。松门清夜月,还念故人无。
送朱孟舒 其一
秋风送别出闽关,老桂吹香拂马鞍。分教往年曾北上,司征此日又南还。
词林已富三冬学,云路终期九万抟。愧我无成头白尽,紫芝黄叶共空山。
寄示侄泽
五侄缘思孝,陈情不肯休。一抔原上土,三载狱中囚。
霜露空山道,风烟拱木秋。蓼莪停诵处,远想泪双流。
蓝涧杂诗五首 其二
碧草云连屋,黄山暮入帘。养生思橘井,曝背恋茅檐。
雪为观书积,泉因洗药添。懒从閒转甚,贫与病相兼。
寄云松昆仲
丘园无雅况,经训有馀閒。偶过柴门外,相期药肆间。
谈诗不知倦,看画欲忘还。二仲称仪表,衰容讵可攀。
途中有感
泥途汨汨雨霏霏,白黑谁能别是非。何物功名真拾芥,逼人富贵是危机。
刑章正密飞腾少,礼乐方新揖让稀。槁木死灰忘世者,杖藜回首立斜晖。
赓张宗翰舟过武夷述怀 其一
丹霞白鹤洞仙宫,绝顶当年避地同。春雨矶头忧巨浸,夕阳林下眩残虹。
先几自合乘槎去,投老方惊堕甑空。九曲棹歌期再听,寄声鸥鹭少从容。
哭婿游彦辉二首 其一
独老今谁记,愁心重尔伤。空期半子力,翻哭少年亡。
儿女存孤幼,乡闾失善良。秋风歌楚些,衣上泪千行。
雨脚
雨脚时时急,溪头日日浑。渔舟侵野市,虎迹遍荒村。
老去心空壮,忧来眼并昏。无生差近理,欲究梵王言。
次前韵饯张簿 其一
莫讶城南一再过,老怀无奈别离何。承恩未及瓜时代,善政犹存麦秀歌。
此日功名扬旧德,当年经术亚前科。宾鸿去尽青天远,独立看云慷慨多。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题伯颖云林茅屋图 其三
九日西庄怀弟
西山脩竹已为军兵所伐
拟贫士二首 其一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四
题云翁龙
题海好问西湖霜月轩
雪中偶成 其一
寄武夷张郭二山人
执热奉怀余复婴
题朱士坚屏山隐居图 其一
时事 其三
余复婴近以方壶所写大王峰转惠暇日展玩殊有幽趣因题
追赋怀富顺县丞徐惟楫卷
题黄献可所藏鱼乐图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一
次韵答张簿 其二
蓝涧杂诗五首 其一
题小幅雪景 其三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八
秋夕怀武夷旧业
伤春 其二
次云松题南山别墅韵
题余复婴寄惠南山别墅图
别云壑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二
十月初五日夜柳城梦草堂
候云壑不至
寄苏明远 其二
拟送蒋伯羽
拙者自号
题廉宣仲墨竹 其一
盆松乃慈谷手植
送董德舆迎侍兼柬三山诸友
效冯老泉咏西山蚊虫 其四
哭婿游彦辉二首 其二
送康鍊师归上方观二首 其二
题黄仲文为孔方作松林樵者图 其二
示儿三首 其三
柬薛君玉
问流人
和云松雪中十绝 其十
题黄仲文为孔方作松林樵者图 其一
再题南山别墅
寄刘彦炳
寄苏明远 其四
赓张宗翰舟过武夷述怀 其二
寄老泉
云松到西山有四绝句见贻依韵奉和兼柬云壑本淳一笑 其四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三
同云松西山怀旧
桃花双雀 其二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 其一
蓝涧杂诗五首 其三
时事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