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别欧阳雪舟

送别欧阳雪舟

明代 蓝仁

已是三年别,那知一笑俱。相看歌白雪,独往住玄都。

画马尘生壁,笼鹅雨满湖。松门清夜月,还念故人无。

诗人蓝仁的古诗

丙寅正月三日作二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开岁仍愁雨,交春已听雷。衰容万感集,生意几时回。

强饭扶斑杖,巡檐看落梅。敝衣风更冷,吹送雪花来。

寄张兼善

明代 蓝仁

故人卜隐依山市,野老迁居到石村。浊酒近篘谋共醉,新诗未稳许同论。

南风吹笋初成竹,前雨移松已引根。肯向草堂寻杜甫,百年地僻有柴门。

题听松轩

明代 蓝仁

野老林居入万松,曲肱高卧听长风。龙吟水底寒初起,虎啸山长气更雄。

天籁未收人境内,秋声又挟海涛东。客来剥啄惊幽梦,彷佛钧天曲未终。

次张判簿留别韵

明代 蓝仁

素琴黄卷日相亲,不分名缰苦绊身。万里山河非旧国,十年江汉尚迷津。

海门又送孤舟雨,辇路重趋两袖尘。贺监乞归天亦许,鉴湖春水属閒人。

问流人

明代 蓝仁

道旁辛苦问流人,非罪相看误此身。何用老成徒取辱,久知温饱不如贫。

衣裳臭秽沾床汗,枷械拘挛满面尘。不自我先休叹恨,周馀靡有孑遗民。

环谷余国权名行亭曰环谷中以旧得朱子所书风月无边字扁之题诗四首 ...

明代 蓝仁

云谷留云墨,濂溪有似人。园林当胜夕,尊俎集贤宾。

天籁飞来远,冰轮洗出新。乾坤清气满,何处有嚣尘。

赋梅杖 其二

明代 蓝仁

携得南枝拄白云,天寒时复出柴门。交头共倚春风力,到手还疑夜月痕。

禹庙星霜空自化,葛陂雷雨未应存。老来只为寻诗苦,踏雪明朝过远村。

送杜德基归省

明代 蓝仁

苦学怜君最少年,传毡况是隐君孙。屏山仰止来千里,杜曲分君溯一原。

奇字政须询故学,力行无愧守空言。西风一夜归心切,知有慈亲独倚门。

雪中候云壑不至书怀兼柬云松昆仲

明代 蓝仁

卧病空山连日雪,崖谷平沉高石没。朝晖倚杖坐茆檐,夜气拥石烧榾柮。

兵选三丁壮者稀,祗馀翁媪守柴扉。秋霜早杀空晚稼,寒机尽用无冬衣。

听说诛求愈悽恻,转忆承平乐耕织。暖入狐裘念苦寒,饱分玉食怜饥色。

九折危途一道溪,故人相望阻攀跻。惜乏篮舆度雪水,安得青鞋踏雪泥。

示儿三首 其三

明代 蓝仁

抛却耕锄候县门,朝呼夕令竞纷纷。久知画地皆为狱,漫道号天可扣阍。

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

题六朝遗秀图 其一

明代 蓝仁

登临长忆凤凰台,六代兴衰迹已灰。山色共知今日好,水声如诉旧时哀。

天低白日浮云合,地胜黄金与土埋。王谢诸公吟不尽,风光留待后人来。

盆竹

明代 蓝仁

种竹寻盆盎,低迷似涧阿。细声兼雨有,微影动风多。

长笋排针出,成竿数寸过。且无斤斧虑,终老雪霜柯。

桃花马 其一

明代 蓝仁

君家骏骑自超群,毛色桃花个个文。安得腾骧三万匹,满川应似涨红云。

居贞请题国学郑某省觐回京诸卷

明代 蓝仁

早岁宜充观国宾,故乡长念倚门亲。白头作梦持环在,沧海驰情恋阙频。

祖帐又开喧道路,仙槎欲泛上星辰。徵诗饯远惭衰老,空向山林想吉人。

柬云松

明代 蓝仁

我老君长健,君贤我不能。文宗曾子固,篆逼李阳冰。

几杖山林愿,门生月旦称。邻州同景仰,争畏鹤书徵。

寄彭穆之

明代 蓝仁

乡闾谁信合并难,数月曾无一日欢。酿酒祇应谋自醉,题诗未肯借人看。

林间麋鹿全天性,涧底松筠保岁寒。青眼白头相望在,闭门高兴愧袁安。

寒食有感

明代 蓝仁

累累丘墓扫西原,寒食清明又一年。好木青黄多自累,野花红一更谁怜。

种桃遁世今何处,辟谷长生亦偶然。不待蓍龟推倚伏,眼中海水换桑田。

题廉宣仲墨竹 其一

明代 蓝仁

先朝文物佳公子,善写苍筤一两枝。不有百年真翰在,清风高节几人知。

谢卢石堂惠白露茶

明代 蓝仁

武夷山里谪仙人,采得云岩第一春。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火活味逾新。

春风树老旗枪尽,白露芽生粟粒匀。欲写微吟报佳惠,枯肠搜尽兴空频。

时事 其一

明代 蓝仁

治国宜宽典,新民在市恩。欲追三代盛,莫使一夫冤。

引善犹连茹,销愆若救燔。流传千万叶,端拱御乾坤。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