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仙茅

仙茅

清代 刘鹗

风雨凌空一叶飞,师生邂逅即天机。山林小草知何限?汝独神仙得所依。

诗人刘鹗的古诗

次韵家西隐叔见寄

清代 刘鹗

前人硕德集隆禧,二百馀年运未衰。薄劣何堪文学掾?登庸幸际圣明时。

蹇驴破帽随缘好,淡饭黄齑到处宜。三读来诗殊有感,贻名善恶敢忘思?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弯头又益湖南贼,近郭时时虏掠人。足食足兵无早计,明年此际恐无人。

题南雄府壁二律 其一

清代 刘鹗

榕阴满地草齐腰,官舍如僧更寂寥。隙地风凉人牧马,长廊吏散昼鸣枭。

寸心谩切公家务,两耳惟听使客轺。可是逢迎少蹉跌?谤声载道骨形销。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归来乎,五陵草木顷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瀰漫。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通集贤全大学士

清代 刘鹗

枯桑昨夜生沧溟,风雨扰扰晦复晴。功臣子孙半零落,惟公独复承家声。

金莲坐拥晚出院,儿童走卒俱知名。天球河图不篆刻,金钟玉镛殊铿鍧。

汪汪万顷那可测?挠亦不浊澄不清。古今事物贯胸次,乾坤风月皆性情。

迩来有幸亦再睹,使我鄙吝不复萌。始知将相真有种,往往山岳钟英灵。

自怜片影虽伶仃,不愿恩叨一顾荣。霏霏议论玉雪冰,但愿容我时来听。

寄士彦监宪

清代 刘鹗

半载韶雄厌滞留,雨添新水送行舟。何因不动南来兴?所愿聊分北顾忧。

贾谊感时书溅泪,孔明经国笔为筹。使君倘采强边策,春满关南十五州。

早发湴湖,驿行康铜铺

清代 刘鹗

小雨不滑道,好风吹我衣。畏途风清凉,实亦天念之。

念之匪有他,七十方督师。上忧国步艰,下悯生民疲。

区区当努力,早见平淮碑。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十六

清代 刘鹗

责人以礼翻成怨,待只依稀恐失几。几到两难无处制,是非莫较不如归。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六

清代 刘鹗

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四十

清代 刘鹗

可怜日蹙国百里,昨日又破陂头村。哑子食荼徒自苦,少陵欲哭又还吞。

早发阳城,疾赴军垒,风雪失路,因记其苦二首 其二

清代 刘鹗

生死不须念,羸骖当疾驱。悔来无及事,到此欲何如?

有友堪同命,无人可寄书。忽看毡帐近,魂魄暂时苏。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四

清代 刘鹗

情好虽亲音问疏,秋来眠食近何如?因风敢致平安问,谩折梅花当寄书。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一

清代 刘鹗

静夜坐百态,晓起俱不然。奈何不自悟,扰扰欲胜天。

效颦冀见好,反以丑取捐。劳心苟无益,何如信吾缘?

城南饮归

清代 刘鹗

无分骑驴趁早朝,城南饮散雪初销。北风吹酒忽成醉,梦里行过第二桥。

题集贤全大学士三首 其三

清代 刘鹗

虚窗对风雨,因得观物妙。君看四檐集,不了一罅漏。

沧溟阔如天,尾闾小如窦。万事当防微,悠然发孤笑。

寄乡人袁观所

清代 刘鹗

瑟瑟秋风吹客衣,夜凉如水曷胜悲?早知多难有今日,何得长贫似昔时?

华屋凄凉芳草合,黄金散尽壮颜衰。妻孥流转无消息,幸赖纲维有故知。

早发阳城,疾赴军垒,风雪失路,因记其苦二首 其一

清代 刘鹗

虚名不直死,何事苦纷纷。旷野惟空垒,长途只断云。

日斜心更恐,风急耳多闻。未用轻衰飒,狂歌一张军。

送徐伯高

清代 刘鹗

共宦关南三见秋,相看政好又韶州。故家乔木今千载,碧嶂清江第一流。

案牍暇时仍阅史,江山佳处更登楼。如今刀笔皆为相,好取功名趁黑头。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五

清代 刘鹗

孟氏有三乐,其一无愧心。俯仰苟无愧,至乐不可任。

万化不得羁,超然众芳林。神仙甚非远,何必海上寻?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三

清代 刘鹗

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

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刘鹗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279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