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曹家达
乱曰春草兮青青,寒云兮冥冥。长无极兮永怀望,山椒兮涕零。
君不为我兮暂停,托旧感兮晨星。采芙蓉兮荐馨,君若昭昭兮陟降在庭。
君若昧昧兮发阳阿兮谁听。
偶感和樊须钦女士二首 其二
漠漠林阴绕岸斜,渐看塘堰泛萍花。怀人忆事无情绪,一任风光化落霞。
题画七首 其四 酴醾
年来春事是耶非,深锁閒门燕子飞。芳草满庭人不见,晚风吹损苎萝衣。
将进酒二首 其二
星河耿耿涤残暑,碧月向人如欲语。夜光代烛撤莲炬,美人如花歌白纻。
玉箫四上竞激楚,明日明年在何处,劝君更尽中山醑。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三
相逢游子叹无衣,回首攀条往迹非。故国纤腰随日减,长途冷眼看人稀。
九边羌笛愁天远,十月乡心傍雁飞。休向都门问青琐,一般萧瑟与时违。
暑夜感言四首 其二
圆荷发朱华,杂佩风泠泠。散发出林下,微凉生广庭。
抚襟延夕爽,萋然怀袖馨。抚兹念远人,仰看参辰星。
亮无鹍鹏翮,逍遥徙南溟。
梅花绝句八首 其五
何事寻真上翠微,朝元仙子见应稀。一声格磔月初落,野鸟惊寒相背飞。
白菊二首 其一
荏苒光阴繫夕晖,每从秋后见芳菲。于今陶令无消息,犹著西风白苎衣。
秋海棠二首 其一
瘦尽春痕唤奈何,断肠心事更蹉跎。本应弱质惊寒早,终是垂头清怨多。
秋草泥人仍宛宛,小虫无意唤哥哥。漫嫌风露霄来重,天上双星正渡河。
和恽荫堂 其二
大错何人铸六州,愿来东海狎沙鸥。怕看桃李急芳夜,又见芙蓉泣素秋。
爝火邓林馀宿恨,夕阳衰草动边愁。自嫌磊块浇难尽,酒力销沉强倚楼。
日出东南隅
日出东南隅,照见西北楼。楼上秦罗敷,姣好无与俦。
阳春二三月,杨柳何脩脩。大道多风尘,采桑南陌头。
还归白日晚,行行过芳洲。红颜坐愁叹,重闭谢良谋。
将进酒二首 其一
浮云从长风,东西南北各自驰。人心类朝阳,倏忽阴晦安乐知。
金樽美酒且为乐,焉能郁郁伤鬓丝。川中校书才望多,昔时红粉今则那。
赠虞山姚志豪
旧事凄凉不可听,桃花扇裹感飘零。春灯燕子都消歇,愁绝江南柳敬亭。
自苏台旋里青阳道中次渔洋山人韵四首 其一
扁舟来往处,相望水边楼。欲住榜人发,回头烟树秋。
采蒪曲四首 其四
湖蒪暨湖藕,相距不数武。蒪羹令口甜,暂解莲心苦。
题莫愁图
春花艳艳隔云端,石榴多子心更酸。阿侯傍母作娇态,向来不识关山寒。
关山直北道路长,交河木落天雨霜。年年砧杵辽阳感,孤负流苏白玉床。
男儿斗大黄金印,梦落秋闺动寒信。
题梅三首 其二
贳酒罗浮何处村,频年开落暗销魂。九疑仙子寻常见,为避东君不出门。
凉秋吟二首 其一
残梦和烟不知处,秋虫絮尽苔花雨。泪化秋棠不上楼,捲帘西望天尽头。
天尽头,暮江曲,阑干十二人如玉。我所思兮望不见,愿掬柔肠付归雁。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六
佳人相照冶城游,桃李风光占上头。横笛玉箫更凄咽,诗成江令不胜愁。
重九后奉寄章黻云昌平八首 其六
巩华台上漾朝晖,天寿山南望翠微。白马吴阊看不得,乡心秋雁一行归。
白荷二首 其二
花如解语淬横波,赢得君王叹赏过。太液池头人去久,秋来依旧月明多。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十三
子夜秋歌八首 其一
子夜冬歌八首 其一
题薛道衡平陈碑残本二首 其一
将进酒于伊舫同年
立春二首 其二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 其四
陈肩苍以画意徵题择其近怀古者赋之箕山秋月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四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一
题梅绝句奉嘉定秦芍舲师三首 其二
子夜秋歌八首 其八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其一
和上海曹桐庐二十初度感怀 其五
题虞山汪伯琛蜗隐庐遗诗后二首 其一
今岁大暑许生盥孚属写梅为制四绝句 其四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五
送许盥孚归芦墟
申浦寄王云裳 其二
子夜春歌八首 其五
拟长相思二首 其二
和杨蓉裳先生采菱曲三首 其一
大雨行
采蒪曲四首 其一
重九日为鲤南死后四十九日赋以志悼四首 其三
和性道人见寄二首 其二
题画七首 其六 佛手
白菊二首 其二
梅花绝句奉果园叟八首 其四
和叶荭渔友赵某墨菊二首 其一
落叶和常熟孙子佩
巢贞女
陈少蘅 其二
申浦寄王云裳 其四
九日登君山二首 其一
秋阳篇
拟枚乘杂诗六首 其四
梅花十首 其八
为秦伯未之济画梅繫以截句四首 其一
题梅花美人四首 其四
梅花杂题六首 其三
题秋江泛棹图二首 其一
过三贤庙吊赵茂才
拟长相思二首 其一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八 黄藜阁光照
夕阳四首 其四
儒医徐钰斋七十寿言
和安吉吴昌硕咏赵文敏书,元觉了义,经付中峰和尚,忏悔管夫人四 ...
扬州怀古二首 其一
暮山寒雨
续正气歌
踏青词
出东门行送秦生伯未
画梅为陆简敬 其三
和杨蓉裳先生采菱曲三首 其三
陈少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