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拟枚乘杂诗六首 其四

拟枚乘杂诗六首 其四

清代 曹家达

飘风即云厉,不扬湛水尘。河伯固滔虐,不溺陆地人。

世事苦相累,缘合各有因。澹冲寡营息,畴是无怀民。

生无针芥性,凝静希大纯。努力爱尺璧,所贵在履新。

诗人曹家达的古诗

为郭三蓉汀

清代 曹家达

儒生不幸落尘网,酒酣耳热发奇想。安能三绝身擅之,大好心手动倾赏。

果园先生儒雅师,好画兼好书与诗。检搜当代得二妙,一双幼妇经色丝。

戊申十月岁将晏,我访果园初识面。扶出琳琅资饱看,昔所未能今则见。

我闻古来文字之初先有画,铸鼎象物出神怪。仓帝六书首象形,思邈作隶古法坏。

又闻宋元以来没骨之法称绝奇,后来居上信有之。

逸少俗书作鼻祖,二妙同原谁得知。我生已晚非古处,愿求一精快心虑。

生羡先生并二难,抚此徬皇不忍去。

梅花十首 其九

清代 曹家达

历乱交横冒雪开,琼枝仿佛在瑶台。九疑仙子分明道,我到人间又一回。

十二月八日散步上海废城西见古木寒鸦与伯未同赋四首 其四

清代 曹家达

江海归来倦羽垂,高烟丛薄影差差。上林今已埋荒草,莫向东风借一枝。

失约二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吾爱秦青作好歌,纵然风雨亦来过。冻云要我且休息,一粟庵前暝色多。

杨柳枝词六首 其四

清代 曹家达

眉样临风画不齐,溪光烟景总凄迷。江南风日清明好,少多行人唱大堤。

感旧四章 其二 吴絅斋曾徯

清代 曹家达

古欢已三世,里居声相闻。清门钟瑞玉,令德荐遐芬。

高才发华藻,抗心稽典坟。宾兴甲午岁,鸷鸟涣其群。

湘乡得椽笔,治丝除其棼。胡为飓风发,吹灭江东云。

每怀芳杜若,不堪持赠君。

重九日为鲤南死后四十九日赋以志悼四首 其四

清代 曹家达

荏苒风光换袷衣,野田又是长葑菲。残秋心绪无人识,坐对莓墙冷夕晖。

为秦伯未之济画梅繫以截句四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休将往迹问林逋,老鹤归来觅旧株。除是孤山一卷石,不随春涨过西湖。

将次龙家集天大雷雨以风是日晚晴遣兴十四韵

清代 曹家达

骄阳亘天天昭昭,颓云不动蒸炎歊。莺鸠渺小榆枌荫,渴马怨思东海遥。

忽然大块发噫气,丽此长嬴摧肖翘。元黄倒行海水立,龙雀酣战山根摇。

车石磕磕出木魅,物怪炯炯淩魅杓。雨师突出万鸣镝,天神下走千云轺。

桃梗土偶自相语,裂缺玉女技飞飙。鲲溟冲当地轴徙,鱼尾兀向天门烧。

朱明抑伏灵造景,析木泻作平原潮。炎毒叨陪玉川破,块磊绝胜中山浇。

斜影孤飞层阜迥,高杵忽落群阴销。陌上閒花动暮色,大堤芳树抽烟条。

谁使沉霾善解脱,顿觉郁怒纾刁调。莫向前途计晴雨,一枝何处无鹪鹩。

赠静君贰尹即次其赠孙季蠡韵 其二

清代 曹家达

岧峣首阳山,薇蕨生其巅。抗志希黄虞,悲风响秋烟。

愿托采薇歌,一奏清商弦。灵脩既浩荡,照察无良缘。

厉此忠爱心,日夕怀贞坚。但恨尘网羁,未暇求神仙。

结交慕京洛,此意良未然。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长亭岁暮迥销魂,如此荒寒类玉门。愁缕怕撩衰鬓影,华年难忆旧瘦痕。

景催瘦马投孤店,云拥盘鸦落废村。自别乡关愁庾信,生平萧瑟漫评论。

题梅花美人四首 其四

清代 曹家达

仙人娟秀绝人寰,野水无心照影閒。却为词人苦相忆,冻云扶下九疑山。

题读内经图为秦生伯未作二首 其二

清代 曹家达

二家比类合古书,冠以旧号尊绪统。消解群疑始见真,读书贵有明眼人。

又词先生启玄钥,用志不纷凝于神。妙悟阴阳决生死,削除骈拇及枝指。

迄今披图见古心,君子有谷诒孙子。

题张少槎太姻丈山水三首 其二

清代 曹家达

杳杳樵人踪,石路蹇且缦。木末早凉生,微阴动荒涧。

折杨柳词二首 其二

清代 曹家达

依依青眼占芳丛,怅望天涯落照红。牢握乡心留枕底,忍看飘荡怨东风。

泛江过金山口占二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曾是眉山结胜缘,风流代谢昔贤传。我来强觅新诗句,数遍斜阳不上船。

将进酒二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浮云从长风,东西南北各自驰。人心类朝阳,倏忽阴晦安乐知。

金樽美酒且为乐,焉能郁郁伤鬓丝。川中校书才望多,昔时红粉今则那。

抵汴梁日已向暮,风雨大作,寓居城外草舍中,夜不寐

清代 曹家达

镇日涂泥绊客轺,雨昏城下觅团焦。仆夫向火烟薰眼,蹇卫当寒水苦腰。

剩有苦吟羁独旦,不曾离梦涉中宵。久留应悟西山晚,拟唱归来待鹤招。

十二日消寒六集代白纻词二首 其一

清代 曹家达

玄冥去后春涧涩,断冰零霜惮收拾。帘外东风生夕阴,墙腰寒绿苔花湿。

水仙泠泠摇杂佩,六幅湘裙未开褶。金釭纶连春夜长,送隔钩座春酒香。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三

清代 曹家达

晓凉清露渍罗衣,锦瑟韶华转眼非。倩女离魂归未得,汉皋杂佩解瘦稀。

偶邀瘦蝶为寒侣,好语游蜂莫浪飞。一样断肠嫌折取,朱楼才下素心违。

曹家达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