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我年轻时,也曾风光过。

  我们柳家是河东的名门望族,所以,人送外号“柳河东”。

  然而,光家世好,不足为奇。君不见,朱雀大街上天天有鲜衣怒马的阔少爷驰骋而过。

  但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不仅家世好,还特别有才!

  13岁那年,朝廷平定了李怀光叛乱。

  崔中丞想向朝廷上表祝贺,找我代笔。刚好那阵子,我缺零花钱,便一口答应了。

  万万没想到,我这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竟然得到了圣上的点赞。

  我一时名声大噪,成了家喻户晓的神童。零花钱有了,名气也有了。

  所谓“名利双收”,不过如此吧。

  21岁那年,我考中了进士,相当难得。

  有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意思是,30岁考上明经,已算晚矣;50岁考中进士,犹未迟也。

  比我早生一年的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然后喜滋滋地晒朋友圈: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也太沉不住气了,不过,比孟郊强些。

  孟郊46岁考中进士,居然租了辆车,在京城玩起了漂移。就这么漂来漂去,顺便造了个新词——京漂;写出了刷屏金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居易27,孟郊46,而我21岁考中进士。我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俩一样嗨呢?并没有。

  考中了,我不觉得有多光荣;考不上,也没有淡淡的忧伤。

  因为考取功名,对于我这样胸怀远大的人,有什么裨益呢?

  (得之不加荣,丧之不加忧,苟成其名,与远大者何补焉!)

  26岁时,我担任了第一个官职——集贤殿书院正字,也即皇家图书馆管理员。

  要知道,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前途可大可小。做大了,前途无量。

  或许是这个原因,很多大咖都主动跟我交朋友。

  比如前面说到的白居易,以及和白居易同一年出生的刘禹锡。

  刘禹锡是才子,写的诗动辄10万+,圈内人都管他叫“诗豪”。

  再比如韩愈。我、刘禹锡和韩愈经常喝酒唱和,不醉不罢休。

  如果说李白、杜甫、高适是“盛唐铁三角”,那么,我们仨就是“中唐铁三角”了!

  还比如韦执谊。韦执谊有个族兄,这族兄又有个女儿叫韦丛,后来嫁给了元稹。没有韦丛,就没有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结识的所有大佬朋友中,咖位最高的是王叔文。

  王叔文是宰相?Oh,no!

  王叔文的职位是棋待诏,工作是陪唐德宗下棋。就这么个类似老板司机的职位,我为啥说咖位最高呢?

  因为王叔文还兼职太子侍读,专门辅导太子李诵功课。太子李诵将来登基即位,王叔文就是帝王师啊!

  当然,我不是那种势利小人。我愿意结交王叔文,还有别的原因——他是个好人。

  王叔文经常给太子李诵叙述民间疾苦(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

  太子李诵即使深居东宫,也耳闻窗外事。在王叔文的谆谆教导下,想必太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太子李诵也确实成了一个好皇帝。

  公元805年,李诵登基即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甫一继位,就开始革除弊政。

  先说当时存在哪些弊政吧。

  一是藩镇割据。史载“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天子熟视,不知所为”。节度使们各自盘踞N个州,而面对这种局势,皇帝也只能干瞪眼。再多看几眼,节度使就要恐吓“你瞅啥”了。弄不好,又是一场安史之乱。

  二是宦官专权的苗头已经出现。宦官嚣张到什么地步呢?可以废皇帝,甚至弑君,简直比董卓还董卓。(废顺宗,立宪宗,有宦官从中作祟。)

  三是其他弊政。比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所讽刺的“宫市问题”;白居易还写过一首《杜陵叟》,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笔锋直指苛捐杂税。

  


  革新派,就是在这种情势下登场的。

  我、刘禹锡和韦执谊,成了革新派的主力。而革新派的头头,正是王叔文。

  我们颁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反响不错,“人情大悦”,“百姓相聚,欢呼大喜”。

  老百姓是高兴了,守旧派却很不爽。因为某些革新措施,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

  好在我们有唐顺宗这么硬的后台,守旧派也不敢怎样。

  然而,我们的后台突然倒了,因为唐顺宗中风病倒了。

  那些宦官趁机逼迫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上位,是为唐宪宗。

  从某种程度上说,宦官有扶立之功,所以,唐宪宗自然亲近宦官。

  我们这些前朝旧臣,因为当初没有拥戴唐宪宗,遭到了打压。

  先是王叔文、王伾(pī)被贬,然后我和刘禹锡等八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革新派当中,我罪行最严重(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永州司马,也算个官了,只不过属于编制外(员外置),没有实权。

  不过,身为罪臣,我本就不指望朝廷给予权力(俟罪非真吏)。

  真正让人寒心的是,朝廷不给实权也罢,连职工宿舍都不给安排。

  那个大雪纷飞的寒冬,当我带着67岁的老母亲,一路颠沛到了永州,却发现连职工宿舍都没有,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么晚上睡哪呢?只好借住在一座叫龙兴寺的破庙里。

  刚搬进去的时候,中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野鸟把这儿当成了游乐场。(戏凫鹳乎中庭兮,蒹葭生于堂筵)

  好在龙兴寺居高临下,可以开窗放入大江来,可以门泊山谷众林麓。

  龙兴寺破是破了点,但好歹面朝大江啊!

  想到这,我心中又有了小确幸。

  永州是用来流放罪人的地方,环境恶劣,蝮蛇、马蜂横行野外,水中游荡着毒虫。(涉野有蝮虺大蜂……近水则畏射工沙虱)

  所以,每当朋友读到我写的山水游记时,总误认为永州是苏杭那样的好地方。

  毕竟,我笔下“水尤清冽”的小石潭、“萦青缭白”的西山、“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的钴鉧潭……实在让人无法跟流放之地产生联系!

  


  我除了写山水游记,还写一些讽刺文章,比如《捕蛇者说》。

  刚才也提到,永州野外有蝮蛇横行。

  永州当地有一种异蛇,毒性强烈,无论草木还是人类,接触它都得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而,这种异蛇晒干后,却是种名贵药材。

  农民只要交纳两条蛇干,就可以抵充一年的赋税。

  所以,很多农民冒死捕蛇。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通过描述农民“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的生活惨状,来讽刺“赋役苛于蛇”。

  


  此外,还有那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上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只有一点黑。

  那是独钓江上、披蓑戴笠的渔翁。

  渔翁被大雪封杀,找不到一个同类;

  我则被朝廷封杀,寻不到一线转机。

  公元814年,我被贬永州的第10个年头,转机出现了。

  当初被贬时,唐宪宗曾放出狠话:“即便朕大赦天下,你们也不在被考虑之列!”(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恨。

  十年过去了,唐宪宗也没那么恨我们了,于是将这些被贬的官员征召回朝。

  接到朝廷的诏书,甭提我有多高兴了,堪比苏武凯旋归汉的心情。

  回长安的路上,我骑在马上,总怀疑这只是一场梦。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途径汨罗江时,我又作诗一首: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当年被贬永州时,我就没像屈原那样绝望,因为我坚信,自己迟早会再被朝廷起用。希望汨罗江的春风助我乘风破浪,及早回到长安,效力朝廷。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长安玄都观,桃花始盛开。

  刘禹锡诗兴大发,吟了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倒霉的是,刘禹锡的这首诗,被小人举报了。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一千多株桃树,想必都是在我刘禹锡离开之后混进来的吧!刘禹锡分明是说: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才让你们有机会出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首诗被曲解成这个意思后,很快引发众怒,好像触动了弓弩的扳机一样,各种诋毁一时间纷纷冲刘禹锡来。(一坐飞语,如冲骇机)

  明摆着是一出文字狱,然而,唐宪宗居然信。

  唐宪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们再度被贬。

  第二次被贬,刘禹锡最惨,被贬为播州刺史。

  播州,古称“夜郎”(即夜郎自大那个夜郎国所在地),妥妥的不毛之地。

  我眼前一黑,想到了当年母亲病倒在永州的伤心事。

  而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若去了播州,恐怕也捱不过吧!

  这次,朝廷把我贬到柳州。柳州虽然僻远,但比播州好些。

  于是,我上书朝廷,表示愿用自己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

  虽然柳州仅比播州多一点点好处,聊胜于无吧!

  唐宪宗没同意,不过,刘禹锡被另派到了连州。

  想来,唐宪宗是动了恻隐之心,但又不愿让别人觉得是听取了我一介罪臣的建议。

  韩愈听说这事后,发微博@我: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在永州蛰伏了十多年,却等来了第二次贬谪。

  我和刘禹锡顺路,就一道走。

  走到湖南衡阳,终须告别了。

  不知为何,我突然预感到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心中涌起一股男儿落泪的伤悲。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我到柳州以后,心中郁结,难以言说,苦闷到写一首诗,都得同时@4位好兄弟了。

  仿佛多一个好兄弟倾听,我心中苦闷就减少一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题中的“漳汀封连”代指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他们分别被贬到这4个州做官。)

  差不多在这时候,白居易出事情了。

  是这样,藩镇派人刺杀了主战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身为左赞善大夫,本职工作应该是多陪陪太子。

  然而,白居易毕竟是白居易,是那个敢写《长恨歌》讽刺唐明皇的白居易。

  白居易率先进谏,大胆地提出“削藩镇,为武元衡报仇”。主和派担心惹恼了藩镇,便借口白居易越职奏事。

  白居易遂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谪居江州期间,写出了一篇现象级爆文《琵琶行》。

  《琵琶行》中有句诗,刚好道出了,我一直以来想对白居易、刘禹锡等难兄难弟说的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主要参考资料:

  1、《康震讲柳宗元》

  2、山西大学历史系《柳宗元》编写组:《柳宗元》

  开头灵感来自余华老师《活着》,如有雷同,还真不是巧合。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界围岩水帘

唐代 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

唐代 柳宗元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
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
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
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种树郭橐驼传

唐代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

唐代 柳宗元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
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感遇二首

唐代 柳宗元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
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
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
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唐铙歌鼓吹曲·高昌

唐代 柳宗元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